当前位置:首页>>理论评论

重构渐行渐远的民族传奇(赵晏彪)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晏彪
发布时间:2015-01-05

  20多年前,冯牧先生带着中国作协数十位作家、评论家去到湖北恩施体验生活。当他站在险峻的鱼木寨山头远眺时,竟然眼含热泪,感叹道,这一片厚山厚水是应该出大作品的。20年后的今天,果然被冯老言中了,一部描写恩施这片厚山厚水的作品问世了,它是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女作家雨燕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进行采访、考察而创作出的长篇小说《盐大路》 。

  古川东鄂西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分布着大量的天然盐泉,盐的生产与贩运催生了与盐有关的城镇道路,也流传着许多与盐有关的世态人情。盐大路是当地人对这条财富命脉之路的俗称,它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一样串接数千年的文化交流、经济血脉和民族风情。近日,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 《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协创研部联合主办的《盐大路》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众多学者对这部作品的创作特点进行了探讨。

  著名作家叶梅从一个女性作家和同是恩施人的角度评说道,作者描写的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都糅杂于巴楚文化中,生活鲜动,极具味道。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怀念、追忆和打捞,是作为一个写作者对于今天文化的一次再创造。著名学者白烨说,小说具有充沛的民间性,整部作品在小人物的环节上生动鲜活,令人难忘。小说试图打造和建造民族、民间有关的生活记忆以及情感记忆。石一宁则说,自始至终的民间视角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革命和战争只是它的一种故事背景或远景,活动于故事前景和近景的,只是民间的喜怒哀乐、江湖的快意恩仇。作家视点的放平,对历史和人去神秘化和去等级化的解构,视野里必然会出现新的人物和新的事理。

  正如小说中的叙述: “一条道没有英雄豪杰,那道也不能称为道。盐大路纵深千年,都是忠肝义胆。 ”惩恶扬善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文学主题,文学就是宣扬爱、宣扬正义、宣扬对生命的尊重。评论家范咏戈说,江湖梦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有解读。雨燕在书中用个性化的解读给人以抵抗钢筋水泥文化的力量,启悟人们寻找人的原始生命力的源泉。顾建平说, 《盐大路》是充满正能量的小说。各色人等虽然生于乱世,但依然从容自信。

  雨燕小说中独特的语言描写是这部作品受到关注的重要因素。专家们普遍认为,小说中运用的方言、俚语、民歌,都做了艺术化处理,读起来给人惊喜。正如何向阳所说,这是一部沉重苦难题材的长篇,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个性化的语言在小说中比比皆是。山民、乡土、情义、江湖构成《盐大路》故事传奇与土家山川齐飞、文化地标与历史情怀共色的独有品质,使阅读者如置身于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王干说,有了生殖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才有生存,雨燕的作品里有很明显的诗化、神化、民族化,跟教堂式的小说正好是同一个结构。牛玉秋说,小说涉及的年代虽然不长,但人物众多,事件繁复。其间,五行八作、婚丧嫁娶、风俗节庆、道坛神会,凡有涉及,无一不是如数家珍。

  会上从事影视艺术研究的专家对这部作品的影视改编前景提出了建议。众多专家认为,一部好的小说变成影视作品的时候,可能会失去很多原著的精髓。但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借助于电影和电视剧的传播,会把原有的价值进一步放大。路海波建议说,这部小说内容丰富,人物故事众多,作为电影容量偏小,如果改编成电视剧会有较好的基础和长度,稍作进一步加工取舍便是一部优秀剧目。赵卫防说,以人物命运为线索表现人性,将土家族、苗族的民俗文化以及盐文化统一成为“坚韧不屈、旷达乐观”的主题,能够被观众接受,具有当代意义。影视剧一定要有贯穿全剧的矛盾,在整个过程中,所有的事件和人物围绕主要矛盾开展,这样才能够吸引观众看下去。小说可以碎片式书写,但影视剧必须得有一个贯穿全剧的主线,而且要有推动力。

  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还就这部作品尚待提高之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施战军认为,小说在叙述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时,未能和相关的生活民俗联系在一起。石一宁认为,人物描写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粗鄙化,小说不是真实再现而是表现,不是生活实录而是提炼,俗与雅的分寸需要拿捏,人物塑造笔墨过于均匀,缺乏侧重,让人读来颇有意犹未尽之感。牛玉秋认为,小说的密处应密不透风,疏处则疏可跑马,作者在这方面的运用尚未成熟,小说在细处还有精简的余地,疏处更多有突兀之感。白烨认为,小说的散文化过强导致结构变弱,缺少时间的烙印。范咏戈认为,叙事描写需要节制,人物命运、性格还欠丰满。贺绍俊认为,小说的结尾不尽如人意,作者未能坚定明确前面的主题。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