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评论

没有难度的难度——读刘克邦的《自然抵达》(贺绍俊)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贺绍俊
发布时间:2014-04-02

  《自然抵达》是刘克邦的一本散文集,给散文集取一个书名,一般情况下都是将书中的某一篇散文标题拿来作为书名。但“自然抵达”并不是书中的某一篇散文标题,而是专门为这本散文集取的书名。我想,专门取名为“自然抵达”,也许是要告诉读者,书中的散文都是自然抵达的结果。

  自然抵达,这是一种生存姿态,也是一种审美选择,顺其自然,让自己的性情自然表达,自然倾诉,不矫情,不做作,也不渲染,也不粉饰,《自然抵达》中的散文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文字,刘克邦就是在这样的文字中袒露胸襟,而读者则从这样的文字里读到了一个真实可爱的作者。

  自然抵达所形成的文字并不是都能感动读者的,能够让人感动的是情感。也就是说,刘克邦自然抵达的文字里饱含着情感,情感就像一条河流,让他的文字自然抵达到了读者的内心。在这里,情感同样也是自然的,自然的情感才是真切的。在刘克邦的散文里,最突出的情感是三种,一是伦理情,二是平民情,三是日常情。刘克邦有很多篇章是写家庭生活的,看得出来,他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温馨的伦理情自然生成,也自然地流向刘克邦的笔端。一碗鱼汤,是妻子专门为在医院做了手术的丈夫做的,他喝下鱼汤,也喝下了妻子的“善良、宽厚、仁爱的心”。于是他为妻子写了一篇《飘香的鱼汤》,文字里飘着的是伦理情的“香”。刘克邦出身平民,虽然后来在党政部门任职,也官至重要岗位,但他始终保持着平民心态,他在网上开博客给自己起的网名也是“湘楚平民”。在他的散文里,他以热望的眼光注视着身边的普通人,如《罗盘的主人》是为读小学时的一个好朋友而写的,他忘不了这位“极其普通、平凡的山里孩子”,他记得这位好朋友对他的点点滴滴的帮助,“在我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如那高山,从容挺拔;似这溪水,清澈见底!”刘克邦对日常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热情,日常情也是他的散文中重点表现的情感。如《馄饨店里的感动》记述的最为日常的小事,写他去一个馄饨店吃馄饨,因为坐在一张桌子的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踹着他的膝盖了,于是他与女孩及其父母有了一段相互礼貌的对白。他说:“听一声孩子道歉,别提我有多高兴了。”这样的小事竟让他“忘情得不知馄饨的滋味”。一个能够这么享受日常情的人,他每天的生活也一定会是充满了阳光。

  自然抵达的文字是朴实的,朴实的文字也将作者的朴实和坦诚凸显了出来,也就是说,作者的朴实、直白的叙述文字,是与作者本人的朴实、老实的性格相吻合的,这才是真正的“文质彬彬”。刘克邦在写作中不刻意追求文字的优美和抒情,也从不在技巧上进行雕琢和谋划,因此读刘克邦的散文,决不会读到文过饰非的文字,更不会有花言巧语的文字。但我以为,这与其说是没有技巧,不如说是最大的技巧,因为这样的文字是作者主体自然呼唤出来的,我们在朴实的文字里也认识到了一位朴实的人。而这才更接近散文的本质。在我看来,散文这一文体从本质上说就是作家的自我倾诉,体现作者本体之真才是好散文。

  初读刘克邦的散文,觉得这是一种没有难度的写作,不就是自然抵达吗?不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吗?看起来这样做很容易,大凡一个能够文通字顺的人都可以像刘克邦这样,来一个自然抵达,直接写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但真正写起来,就会发现,自然抵达的写作是难度很大的写作呀。它要求作者心无挂碍和杂念,它意味着作者是把写作当成一次反省和修身的机会,也意味着作者通过写作要与广大读者分享他在生活中收获的喜悦,也让广大读者检验他对人生的总结和检讨。自然抵达,这是一种没有难度的难度。尽管刘克邦的散文还不能说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但他这种写作姿态以及他的写作所传达出的一种审美方式,却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