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千个孩子一起大声喊(许苗苗)
你能想象,一千个孩子一起大声喊是什么情景吗?而且,他们还都坐在曾经以出色音效迎接过世界知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的红塔礼堂里!那该是多大的分贝,多热闹的场面呀!的确,在去看由杨鹏“校园三剑客”改编的儿童剧《校园三剑客之神秘老师》(以下简称“校三”)前,我还真想不到,自己不仅那么投入地看完了整个剧目,竟然,在最后,还和一千个孩子一起大声喊了起来。
走出剧场,回想这一场振奋忘形的视听体验,真是有些不可思议——不过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人称“校园三剑客”的杨歌、白雪、张小开在新学期里迎来了新生物老师阿汀。这位帅气的老师其实藏有一个巨大的秘密:他是外星人,来自安卡拉星。安卡拉原本是一座绿色的美丽星球,却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恶化,所有植物都已灭绝,整个星球的人们只能背着氧气瓶生活。阿汀背负着拯救安卡拉的使命来到地球,希望通过收集植物种子让绿色和生机回复。可是,有一个人却想尽一切办法阻止阿汀,那就是利用恶劣环境大发其财的天霸总裁,他还派遣手下巴巴艳和哈哈通来地球追杀阿汀。最后,在校园三剑客以及小鸟的帮助下,阿汀战胜了对手。通过互联网,他联系上了全世界的小朋友,获得了地球上所有植物的基因,最终将绿色的力量传送到安卡拉星!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为什么能让红塔礼堂里的观众们那么投入——楼下千余个观众席上一排排小学生爱看;楼上看过了先锋剧、经典剧、“开心麻花”、“小剧场”,又来看儿童剧的我爱看;连旁边我那才上幼儿园的女儿也能眼都不眨地从头看到尾!上至三十下至三岁,这期间正好隔着从开蒙启智到博士研修的整个教育流程,关注点和理解力差别极大。“校三”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要想吸引这许多不同观众的注意力,首先必需简单:只有简单才好记,只有简单才放松,也只有简单,才符合儿童的接收能力。单纯的故事线索、激烈的戏剧冲突、个性突出的角色,是“校三”化繁为简的法宝。剧中人物不多,加起来也不过八个:第一个出场的班长苏美眉是串场主持人,负责陈述背景,介绍人物出场;阿汀是故事主角,矛盾冲突在他身上集中爆发;巴巴艳和哈哈通负责插科打诨,把敌对力量具象化、幽默化;校园三剑客则代表团体和友谊,使英雄保护环境、拯救星球的行为从单一个体行动过渡到小学生的群体行动,进而扩大到“全世界小朋友”的行动。这简单的人物设置、明确的角色功能,加上并不花哨的舞台效果,很好地凸显了故事主线,很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儿童剧与成人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简单明确。它必须与那些意在突破的先锋戏剧不同。在那里,观众抱着批判的眼光和审视的心态,编导也致力于隐喻、晦涩、出其不意。台上台下,幕前幕后,仿佛在进行一场智力和眼界的较量。儿童剧也必须与商业戏剧拉开距离。那些杂糅了过多讨巧元素,满场俚语翻飞、笑点不断的作品,嬉笑怒骂中虽然不乏辛辣的讽刺,但在接受力稍差的观众那里,却可能停留在肤浅的表层。“校三”台下坐着的,是心无城府、目光澄明的小孩子。对于他们来说,看话剧的目的很单纯,它应该是一次节日般的体验。孩子们不接受那些暧昧含混的枝节,既然专为他们设计,就要适合孩子,要明快、要单纯、要美好,要让孩子能够看懂和接受,又要给孩子过瘾的视听体验。
“校三”把握住了“简单”这一儿童剧的根本要求,同时,还做到了贯穿始终的互动——这也是“校三”的最大亮点。演出的一个小时里,台下那一千来个孩子始终兴致勃勃。除最初开场时安静了几分钟,余下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叫喊中度过。他们的情绪完全卷入了剧情,虽然也能意识到这只是看演出,甚至试图压低声音,但有什么能让兴奋的孩子不出声呢?
就这样,孩子们高昂情绪最先被踩着《江南style》、穿着宇航服出场的三剑客点燃。不可否认,“鸟叔”那发福的身躯能风靡世界还是有他独特的魅力——那动感强劲的节奏,辨识度极高的造型都吸引了无数粉丝。小观众们听到音乐声就忍不住开始摇晃,“OPPA GANGNAN STYLE”更是齐声脱口而出。各色人物渐次上场、故事逐渐展开后,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就更加强烈。特别是反面角色哈哈通,从始至终承担着制造笑点,调节气氛的功能。他的滑稽表演一方面淡化了黑暗势力给年纪幼小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成为打破舞台界限、联系戏剧与现实的中介。他是全剧最吸引人、活动范围最广的角色,也是全剧的中心。他与剧中的所有角色都产生过联系,既能走入观众席与孩子们交流互动,也能与幕后黑暗势力老板交流,还能呼朋引伴、卖乖装死。在哈哈通被吓昏的那一幕里,台下小朋友在演员的带领下齐声大喊“警察来了”,他们为瞬间从看客到演员的转换兴奋不已,尽职尽责、声嘶力竭地用声音凸显自己。自此,台下的他们不再是乖乖坐好手背后的小观众,而成了“三剑客”的同学。从被允许与哈哈通对话开始,他们就不停嘴地参与着演出:无论是为阿汀加油,还是吓唬哈哈通;无论是提醒张小开不要上当,还是在班长苏美眉的带领下念出“千万颗星星 我们是永远的朋友”这一启动绿色传送力的咒语时,他们不遗余力的大声叫喊,都构成了戏剧的一部分。此起彼伏的声音与整个戏剧的背景声音混合在一起,成为最出色的音效。在这样强烈的声浪中,没有人能静悄悄独坐一隅,连我这个超龄观众都忍不住加入了孩子们的童声合奏。
能否带动观众情绪直接反映出戏剧艺术感染力的强弱。儿童剧的观众是最容易被带动的一群人;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容易疲倦,对戏剧内涵的把握和理解也有限。因此,能不能时时抓住他们的眼睛和耳朵,如何把握渲染的力度和节奏,真是值得讲究。“校三”的编剧杨鹏在自己还是个孩子时就开始了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的创作,不少作品都成功地搬上过舞台,他对小观众的情绪和“笑点”自然拿捏得十分到位,这才有了现场一千个孩子齐声高叫的火爆局面。
在互动性和代入感之外,“校三”还以时尚流行元素吸引眼球。除开场的骑马舞曾风靡欧美音乐流行榜之外;故事里提倡的环保理念,涉及的基因工程,运用的互联网工具,以及向全世界小朋友求助时舞台上打出的黑皮肤、白皮肤、黄皮肤,蓝眼睛、绿眼睛、黑眼睛的笑脸和寄语所包含的国际意识和地球村理念,也都为它增添了时尚魅力。
当然,这部剧也并非没有遗憾:作为“校园三剑客”系列之一,本应是主角的三位小学生形象却弱了一些。这也难怪,在短短一小时的演出时间里,要把故事讲得生动完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再要刻画“三剑客”的人物性格,就更难,只能以一些标志性行动来匆匆带过:比如杨歌的高超武术、白雪与小鸟的对话、张小开对电脑的热衷等。但这些简化为行动的特点对于塑造三剑客形象来说,无论从群体性要求,还是从个性化出发,都显得过于单薄。如果对原作不熟悉,这三个小主角基本留不下印象。他们在剧中只是串场人物,远远不如小说中那样能获得充分的展示自己个性、特长和魅力的机会。
所幸,作为计划外观众的我,对于“校园三剑客”还算是熟悉。那是三年前,北京作协要求我写一篇儿童文学创作综述。当时找了不少作品来看,其中,读得最仔细的就是杨鹏的作品。我确实偏心,不仅因为他作品太多,还跨越文学与影视等不同媒介领域,也因为,他是我的师兄——虽然十年前就屡屡听人提起,却从未谋面——这样一个编得了童话,写得出论文,还运作着文化衍生品牌的师兄,自然令人心向往之。一读之下,发现杨鹏确实没有辜负传说中的光环。有的作家专注于在一个方向上推演前进,谋求致臻,以至于某类作品全部都打上了他的记号;而有的作家则仿佛拥有三头六臂72变,在不同作品中呈现的面孔竟完全不同,以至于你无法分辨哪个是他的真身,也不知道他下一步又要冒什么险,变成什么样。杨鹏就是后者。他的创作极富变化,阅读中时时邂逅难言的欣喜。既有“口袋爸爸”这样童趣盎然、充满生活细节的故事;也能写“人鲸传说”这样感伤优美、弥漫着淡淡诗意的童话;还能打造出响当当的“校园三剑客”系列,并让这三个小学生突破了纸面,成为动画片主角、舞台上的明星!去年,终于有机会与杨鹏面对面聊天,说到其作品系列的多样性,他回答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所作。可是我想,能同时经营着这么多线索而头绪分明,恐怕不仅仅是明确的读者意识和市场定位就能完成,更得有颗颇具才情、玲珑剔透的心,才能让如今这些见多识广,既聪明又挑剔,什么都唬不住的孩子们真正满意。
回家路上,还在把“出租车”叫“出嘟车”的女儿不停用儿语重复着剧中的片断。看来,她的第一场话剧确实是观剧体验,最后,满意地说:妈妈,我们天天都去看儿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