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评论

科幻文学述评:中国梦与科幻文学的崛起(王泉根)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王泉根
发布时间:2013-09-24

  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科幻文学述评:中国梦与科幻文学的崛起

  虽然中国当代科幻曾一度跌入低谷,但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终于出现了新的转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崛起”。

  这种转机的突出标志是新科幻作家群的形成与新质作品的涌现。看一个民族文学的兴旺,不是看其从国外引进了多少,而是看其民族本土原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当代中国原创科幻自90年代中期起逐步回升,除了老一代作家如刘兴诗、金涛等继续坚持创作外,新的作家团队已经形成。先是吴岩、星河、杨鹏、韩松、潘海天、何夕、杨平、牧铃等年轻作家跃上科幻平台;紧接着王晋康、刘慈欣等实力作家“横空出世”,同时又有稽伟、赵海虹、凌晨、英子、于向昀等一批科幻女作家的加盟,再接下来是江波、拉拉、陈楸帆、赵华、夏茄、翌平、飞氘、长铗、超侠等更年轻一代作家的涌现。

  新科幻直面高科技时代开拓的广阔的题材内容,将目标集中于空间、时间、心灵与电脑网络四界。举凡宇宙太空、电脑网络、克隆科技、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心理探险等成为新科幻表达的重要主题,同时关注科学对人类的双重影响、关注人的命运与社会生存等人文主题的“软科幻”作品也日益变得丰富起来。

  科幻文学中的网络题材作品最早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虚拟的网络空间既无限度地放大了人的想象空间,在真实世界之外已然存在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虚拟世界。但同时也警示人们:虚拟的网络世界究竟给人的生存方式与生存状态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方面的作品有吴岩的《生死第六天》《鼠标垫》,星河的《决战在网络》《网络游戏联军》,杨平的《MUD——黑客事件》等。另一位引人瞩目的年轻科幻作家韩松,则将其作品大面积地切入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的精彩较量。系列长篇《红色海洋》是一部关于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多元解码和多重寓言,作品所描述的东西方关系、人与自然、民族与个体生存等严峻主题,极大地开拓了当代科幻乃至当今主流文学的创作主题。韩松在1999年出版的《想象力宣言》,至今依然是撬动中国人想象力的杠杆。

  有意味的是,游走在科幻文学与儿童文学两界的杨鹏,在主创《校园三剑客》《功夫米老鼠》等儿童科幻的同时,坚定地提出了“保卫想象力”的口号,并把它有效地投放到儿童文学与童书出版中去。这一口号如今已成为提升儿童科幻文学的一面旗帜。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等创设的“幻想儿童文学奖”,正是以“保卫想象力”作为宗旨。以创作儿童科幻电影《霹雳贝贝》著称的张之路,以后又创作了《非法智慧》《极限视觉》《小猪大侠莫跑跑》等涉及大脑芯片、转基因等题材的科幻作品,他描写汉字王国历险的新作《千雯之舞》也有某种科幻元素。张之路与杨鹏的科幻作品属于科幻文学与儿童文学跨界融合的典范,或者可以称为“儿童科幻文学”。强调科幻世界中的是非善恶给孩子以正能量,提供宇宙世界的稳定性、公正性给孩子以安全感,重在表现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与成就并展开合规律的想象给孩子以科学性,这是儿童科幻文学的重要特点。

  一种文学的崛起或者说“跨越”,需要由标杆式的作家作品出来验证。新世纪的中国科幻文学有幸出现了这样的标杆——王晋康与刘慈欣。

  王晋康已不年轻,这位当过知青后来成为石油系统高级工程师的科幻作家,从1993年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亚当回归》起,就把目标锁定在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中国文化与当代科技文化复杂关系的探究上,他的《三色世界》《生命之歌》《蚁生》《十字》等一系列作品,沉郁苍凉,融丰富的科学想象、哲思睿见、精彩叙事于一炉。他的长篇近作《与吾同在》,别具匠心地想象用造物主的眼睛,以超越常人的智慧高度,鸟瞰整个世界,反思人类文明与人性善恶。作品将人物和悬念纳入空前的星际战争之中,在合逻辑性的故事发展中,展开关于什么是善恶、人本善抑或人本恶以及善之花能否从恶之泥中生长出来的终极追问,对人类的命运进行了称得上是真正深刻的思考。这是一种难度极大的大气、形上的写作,刘慈欣认为《与吾同在》是“一部厚重的核心科幻,一本上帝之书”。

  刘慈欣的创作同样可以归之为“厚重的核心科幻”。所谓厚重,是指其作品的艺术质地与思想的穿透力;所谓核心,是作品所关注的正是当今人类的重大科学主题,而这些主题又直接联系着人类今天的生存状态与未来命运的走向。这位“60后”的电力系统高级工程师,自1999年首发处女作《鲸歌》以来,已先后发表了30余篇短篇科幻,和包括《魔鬼积木》《超新星纪元》《谁替恐龙刷牙》《球状闪电》等7部长篇科幻小说,并创下连续8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纪录,可见其作品受读者欢迎之程度。刘慈欣的作品想象之瑰丽、结构之恢弘、文笔之流畅,既直面艰难现实又对接空灵太空,既注重科学逻辑又不乏艺术审美,在当代科幻作家中,堪称翘楚。

  《三体》堪称中国科幻中的“大片”,《三体III·死神永生》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来,曾有人质疑《三体》这样厚重的科幻小说属于儿童文学吗?其实,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属于儿童文学,有两种不同维度:一是儿童本位的维度,即作家的创作动机、写作视角、作品效应都是为儿童、立足儿童视角、作品深受儿童喜爱,此类作品可以谓之“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我们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即属于此;另一类则是成人本位的维度,虽然这类作品并不是专为儿童而写,但由于其题材内容与艺术元素深获儿童之心,被孩子们拿过来成了他们爱不释手的作品,典型案例是《西游记》,尽管明代的吴承恩没有想过要为孩子写作,但没有哪一个中国孩子不喜欢里面的孙悟空、猪八戒。此类作品可以谓之“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由于科幻文学的核心接受群体是青少年儿童,他们更是当代中国科幻的“铁杆粉丝”,更由于新科幻有关宇宙太空、电脑网络、克隆科技、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心理探险等题材内容,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神奇性、惊悚感、历险探险与冒险等艺术元素最能激发起青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同时由于科幻文学与儿童文学之间天然形成的艺术同盟联系,因而当代科幻文学尤其是像《三体》那样的经典性作品无疑已成了青少年儿童的最爱。正因如此,当《三体》主动申报参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时,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评委会的首肯并最终获此殊荣。《三体》的获奖表明了当代中国儿童文学艺术版图的合逻辑性的扩展与对少年儿童阅读品质的充分肯定,意义重大。

  《三体》是一部真正宏伟而巨大的作品,将中国人的想象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小说由“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系列长篇构成统一的文本逻辑整体。作品叙述“文革”期间中国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密计划“红岸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使人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红岸工程”一经启动,却给4光年以外的“三体文明”带来了由死而生的契机,并由此引发了三体人组成庞大的宇宙舰队与地球人之间展开了两种宇宙文明之间的生死对决。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遭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的小小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永远无人知晓,因为星际战争的方式和武器不是人类的想象可以企及的。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成中国主流文学中从未出现过的罕见的复调,把人类的宇宙视野与对宇宙本质性的思考推向了极致,可谓前无古人,今也无人能及。科学史研究家江晓原认为《三体》是“一部真正里程碑式的作品,必将成为经典”。而老一代科幻作家叶永烈则认为“面向未来的中国,需要‘三体’系列这样真正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说”。

  中国的未来不是梦。百年中国科幻文学苦苦追寻、探索着的强国梦、复兴梦,必将在新世纪演出壮丽恢弘活剧,而科幻的想象力、思考力、冲击力,正是这一活剧的一种重要的定力与动力。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