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工作

凸凹散文集《故乡永在》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关闭本页]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03

 

 

 

凸凹的散文集《故乡永在》近日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部以故乡为主题的散文集甫一问世,就引起了众多圈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在普通读者中也是口碑相传,好评如潮,令人刮目相看。有论者盛赞其为可与梭罗《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经典美文。91日上午,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由北京作家协会、中国书籍出版社联合主办了研讨会,近百位作家、评论家与普通读者齐聚一堂,就《故乡永在》一书的艺术特性和社会文化意义进行了集中而深入的探讨,现场气氛热烈,发言踊跃。

研讨会由中国书籍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平主持,他简要介绍了本书出版的情况,称这部佳作的出版是出版人难得的缘分,可遇而不可求,因而需要格外珍惜。本书编校质量上乘,制作精美,便是这种珍惜心理的突出体现。作者凸凹本人在研讨会上畅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理性追求,称这部作品的写作,是个在时间深处、缓慢积累的过程,前后用了近二十年的时光。而他的雄心或曰野心,是试图揭示人与土地的本质关系,人性生成的真实路径,文明进化的成败得失。其深沉的用意,是给自满自大的今人以有力反拨,呼唤成年人红尘阅尽之后的天真,城市人功利占尽之后的真情。

凸凹是一个出色的散文家、小说家和文艺批评家,已出版著作近30部,近60篇作品被收入各种文学年鉴、选本和大中学教材,作品获省级以上文学奖30余项。凸凹早期的散文写作,一个鲜明的特征是真诚、坦荡,特别是笔端不时流露出别人往往倾向于隐藏的最真实的心理和情感,因而富有强烈的震撼力。但散文要想长足进身显然仅靠真实真情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生命的觉悟。《故乡永在》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让我们看到了思考的力量和觉悟的境界。经过漫长的、时间深处的积淀,与我们中的许多人一样来自乡村、生活于城市的凸凹,开始重新发现大地,重新发现自己的故乡,重新找到自己的根,找到文化的根,伦理的根。

从表面上看,《故乡永在》是一组描写作者故乡人与事的精致散文,描写亲人的《亲情盈满》、《爱在爱中》、《父子对酌》等,描写乡亲的《山中师表》、《残人圆满》,描写动物的《生命同谋》、《蜂擎荆旗》,还有描写风物的《惊悚荨麻》、《旧时风物》等篇什,都写得结构精巧,文辞简练。但通过对故乡隽永细腻的描写,凸凹写出了有关大地的道德,写出了关于乡村的哲学。这样的道德和哲学来自于最朴实无华的土地,未经任何修饰,体现了本真的自然与人性,因而是真实可靠的,也是从容不迫的,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虽起伏不定,但却不可或缺,恒久绵长。正如作者在本书跋中所说的:故乡对人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一个人心智、情感、人性和伦理观念形成的起点,是立人的基础。一如大树没有茁健的根须就会倾覆,大楼没有牢固的根基就会倒塌。有了可靠的基础,任风吹雨打,沧桑变幻,内心的价值取向和做人骨架,是不会被撼动的。所以,对故乡的思念与回忆,并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不忘来路,更好地迎新。

本书最宝贵之处,是从文学思想上对中国乡土文学的一个突破,即不光写对故乡的回忆与怀念,而是努力发掘大地深处的道德意蕴,呈现乡村给人们带来的最根本、最宝贵的财富。在作者的笔下,乡间的万物都有自己的哲学,能给人以启迪和希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生命同谋》中的狐狸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尊严,《蜂擎荆旗》告诉人们再微小之物也有其价值,因而要敬畏自然,尊重万物,还有麦秸、瓜豆,乃至夏夜的纳凉、冬夜的山路,乡村的点点滴滴都包含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启示,而这些源自大地的哲思和道德,对当下的、号称已经后现代的城市生活具有重大的警示作用和参照价值。阅读《故乡永在》,读者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字,感人的故事,更能从中得到许多对人生的领悟,引发人们对自我和社会进行反思,这或许就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北京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房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曹燕杰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对《故乡永在》的出版意义和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守仁、付小悦、舒晋瑜、刘晓川、红孩、邱华栋、祝勇、韩春旭、解玺璋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出席了《故乡永在》一书的出版座谈会,并就该书的文学特性和价值、散文写作模式的发展和突破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引起了现场读者的浓厚兴趣。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