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获颁“中国诗歌之乡”和“北京诗歌之乡”——山水诗韵满京西
2月6日 诗韵京西 歌舞传情”迎春文艺演出在门头沟区体育馆举办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两处名寺,均在京西门头沟。如今,门头沟又添了一张新名片:双料“诗歌之乡”。2月6日晚,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区人民政府和中国诗歌学会、北京作协联合主办的“诗韵京西歌舞传情——门头沟区迎新春大型文艺演出”在京举行,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王升山把“中国诗歌之乡”和“北京诗歌之乡”的牌匾授予了门头沟区。其中“北京诗歌之乡”为北京市第一家。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为门头沟区授“中国诗歌之乡”牌匾
北京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王升山为门头沟区授“北京诗歌之乡”牌匾
当晚演出,瞿弦和、郁钧剑、朱军、朱时茂等文艺界名家云集,演唱、舞蹈、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交相辉映,诗歌与舞台艺术有机结合,扩大了诗的传播,也让整台晚会有韵有魂,展现了千年门头沟的诗之韵,展示了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念之魂。
演出中,有一首诗特别打动人:“五月在妙峰山/是一朵玫瑰叫醒另一朵玫瑰/娘娘庙醒来/滴水岩和香火醒来/马致远的小令和张志民的诗歌醒来/石的沉默和蜜蜂的喧闹醒来/太行山耸立的雄浑磅礴/和永定河经卷一样蜿蜒的仁慈与柔美/都醒来……”诗名为《玫瑰花开妙峰山》,作者高若虹,是2017年“诗韵门头沟诗歌大赛”金奖获得者。借用他的诗句,可以说,在门头沟,是“一首诗歌叫醒另一首诗歌,一个诗人叫醒另一个诗人”。
门头沟山灵水秀,造就诗人,养育诗歌,古有马致远,今有张志民。这里有马致远故居,留下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歌环境,古寺古庙古村落保留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近现代以来,这里的诗歌传统一直在延续,著名诗人张志民就出生于门头沟,他12岁参加革命,以子弹壳做的笔练习写诗,成为中国新诗百年中一颗闪亮的诗星,其人品作品影响了家乡一大批人。晚会上,大家还听到了脍炙人口的《说句心里话》,词作者石顺义四岁就随父母来到门头沟,在这里度过了重要是人生阶段,门头沟的山山水水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灵感。
近年来,门头沟又出现了以本土诗人、区作协主席马淑琴为代表的诗人群体,他们不仅用诗歌讴歌门头沟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记述家乡发展变化,而且在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节点和重大事件,如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奥运会、南水北调、援疆援藏等,都没有缺席。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多年来也重视诗歌文化建设,很早就连年开展“诗颂京西”大赛,和诗歌界一起举办采风创作、朗诵等丰富多样的诗歌活动,如“百花山诗会”“妙峰山诗会”“永定河诗歌大赛”“英雄的山川”等,培养锻炼诗歌爱好者。2017年,门头沟区组织了全国范围的“魅力永定河、诗意门头沟”诗歌大赛,邀请全国诗人走马致远走过的古道,感受爨底下、琉璃渠等京西古韵,体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虽然是区一级组织的活动,但从不缺谢冕、吴思敬、任洪渊、程步涛、曾凡华、树才、峭岩、宗鄂等诗坛大家名家的身影,著名诗人李瑛,已故诗人张同吾、李小雨、韩作荣等,都在门头沟留下了足迹与诗篇。本场演出中,原创歌曲《京西古道》《情洒京西》,配乐诗朗诵《献给永定河的歌》《门头沟的“沟”》《古道》,原创民谣《永定河畔》等充满京西特色的高质量诗作,都是这些活动中的原创作品。
演出最后,有一首特别的诗,《百分之九十八点五的概念》,仅看名字不知何意。其实这是马淑琴创作的咏叹门头沟的一首长诗。门头沟区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8.5%。“有了百分之九十八点五的概念,就有了精神世界的富足和饱满”,铿锵的诗句,写出了门头沟转型发展的最强音。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由门头沟区大峪中学分校学生朗诵艺术团朗诵。以门头沟作协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十余年来坚持诗歌进校园,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诗歌爱好者。从2006年起,马淑琴应邀担任大峪中学分校诗歌艺术指导。2011年,该校被北京作协授予了诗歌特色学校称号。“一朵爱诗的玫瑰,叫醒了一片爱诗的玫瑰。”
推出这样一台诗意浓浓、原创力满满的晚会,离不开门头沟区深厚的诗歌传统以及十几年来始终活跃的诗歌创作。诗歌如何助力地区文化发展、发出自己的声音,门头沟区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