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北京作协组织作家赴福建交流采风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让“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为新常态,迎接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一步繁荣我市文学精品创作,4月20~26日,北京作家协会以“探寻海上丝绸之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组织以青年作家、网络作家为主的16位会员代表赴福建交流采风。活动中,作家们通过走访厦门、泉州、古田、龙岩等市、县,深入了解了当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加深了京闽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友谊。
一、加强京闽文化交流,增进两地友谊
4月21日,北京作家代表团一行16人,在作协副秘书长李智明的带领下,与福建省作协、泉州市作协相关领导及作家朋友进行座谈,就“一带一路”的话题进行了亲切交流。座谈会上,福建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林秀美首先对北京作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说,福建和北京虽然在地理上很遥远,但是无论南北,作协和作家都是一家人,希望两地作家能够常来常往,不断加深感情。
北京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李智明代表北京作协和北京作家对福建省作协、泉州市作协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京闽两地作协和作家的感情深厚,情谊源远流长,以前就曾有过多次交流,这一次两地作家再一次在福建相聚,非常有意义,北京作家们将深入了解福建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同时,希望两地作家们在创作上多交流,多出精品。
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戴冠青向北京作家们详细介绍了泉州市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的相关文化等。两地作家在座谈会上纷纷发言,谈感想,抒情怀,并互赠作品。
二、探寻海上丝绸之路和客家文化,开阔作家眼界
在闽的七天行程,作家们首先走访了厦门、泉州,参观了开元寺古船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深入了解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异域的香料、宗教和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中国的丝绸、茶叶及儒、道等本土文化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全世界。今日的泉州仍处处保留着文化融合的印记,站在安静的洛阳桥头,似乎依稀看到当年一艘艘商船满载着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物品从泉州刺桐港出发,前往波斯湾一带,最远到过非洲东海岸。伴随着贸易往来,不同的宗教文化也一起传入泉州。清净寺、草庵寺和开元寺等不同宗教的建筑保存至今,显示了泉州城多元文化和平共处的景象。
领略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多彩后,作家们又走访了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培田客家古村落以及龙岩市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客家文化及客家文化与台湾文化、东南亚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早在唐宋时期,由于战乱,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其中一部分进入闽西,经过与当地土著及少数民族长期的融合发展,经过不断繁衍生息,从明清以后,客家人辗转迁徙国内各地并向外播迁至东南亚,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特别是多年来,海峡两岸的客家人因客家祖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推动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这里独特的风情、民俗以及客家人勤劳朴实的性格给作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作家陈家新感慨地说,客家文化不仅是客家人的根,其实也是咱们汉文化的根。
三、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探访了客家文化,作家们又走进古田会议旧址、邓子恢纪念馆、彭德怀指挥部旧址等,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特别是古田会议旧址,作家们感触更深。历史不会忘记,80多年前,正是在古田这块红色土地上,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来到古田,他说,“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是我军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政治保证。过去我们是这么做的,现在也必须这么做。”作家王永华表示,我们的军队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我们写的作品也要从同样的高度出发,写出具有思想性的接地气的好作品。
可以说,通过此次福建文学交流及创作采风活动,让作家们开阔了眼界,领略了闽地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也提高了作家们的思想认识,特别是对年轻的作家们,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作家们在结束采风之旅时,纷纷表示,一定要在北京作协的带领下,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