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去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实事求是,催人奋进。正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文艺界委员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反响强烈,其中关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内容令他们感触颇深。在分组讨论和接受记者采访时,委员们畅谈了听取和学习报告的体会。
陈建功委员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对今年的各项任务进行了部署。令人欣喜的是,报告谈到文化时指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点透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文化强国”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也应该成为文化界人士扎扎实实的工作 。怎么才能“文化强国”?当然要有发达的大众文化市场,有“票房”、有“码洋”,也当然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包括革命文化的特色,比如中国文化“感时忧国”的传统,“主旋律”的倡导等。同时,我认为,还不应忽视对高雅文化的鼓励和扶持。高雅文化在充分展示民族情感的深度方面,在丰富民族审美经验、提升民族审美水平方面,是不可忽视的。要充分看到文化功能的多样性,要使肩负不同功能的文化相互吸收、相得益彰,文化才能成为我们真正的“精神家园”。
张抗抗委员认为,听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很受鼓舞,尤其是其中谈及文化的部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发展的两个轮子,要平衡发展。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文化事业的建设,尤其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比如设立农家书屋,在基层建立公益性的文化设施等。一方面我们需要“高精尖”的文艺作品,另一方面对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滋养和文化需求也要做到实处,既要注重看得见的文化设施和文化作品的发展,又要重视文化的细节、意识、素养的培育,而后者需要长期的努力。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真正的文化最终都要体现和回归到心灵上。她认为,我们的民族文化需要传递,政府工作报告正是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韩美林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文化的部分也很有感触。他认为,如何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工作者始终需要思考的问题。文化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文化产品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要注重文化本身的丰富内涵和人文价值,不能借文化之名行赚钱之道。优秀的文化产品需要积淀,需要注重社会效益,需要作者具有历史的眼光。
陈祖芬委员已是第八至十一届连续四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了,加上之前还担任过北京市政协委员,前后已有20多年时间。谈到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深的感受,她认为这些年间会议的很多细节和条件的不断改善就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证明。她说,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国家现在的飞速发展举世瞩目,同时也需要面对和解决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很多新的问题、新的难题。因此,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更多地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接下来的每一步该怎么走,我们都要认真而慎重地思考、决定。
范小青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一年来国家物价、教育、医疗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进行了回顾和详细论述,其中,特别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她今年的提案就是关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包括农民工留在城市后如何融入城市生活、子女教育问题怎样解决、社会保障的各项措施怎样落实等。她希望全社会对这些问题能予以重视。同时,范小青也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文化部分的论述上所占比例较以往有所增加,谈到的文化问题更加落到实处,这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氛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姜昆委员对此十分认同。他认为,在文化建设已被提升至战略高度的今天,加强道德建设是特别重要的,文化一定要担当起弘扬社会正气的责任。同时他认为,还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励志、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类课程都应当进入教学大纲,让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旧价值观的碰撞,在变动的时代和现实面前,需要用文化来滋润心灵、感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