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刘云山:深化“走转改” 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关闭本页]
作者:刘云山 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2-01-13

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满腔热忱地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实践,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是领导带头、组织有力。各地区各单位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把“走转改”活动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摆在重要位置,强化组织领导。一些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做出批示、提出要求,过问工作进展。宣传文化部门负责同志率先垂范,许多新闻单位一把手带头深入基层,亲自采写稿件,发挥了表率作用。二是全员参与、持续推进。“走转改”活动一开展,就得到新闻战线的热烈响应,无论是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还是都市类行业类媒体、新兴媒体,无论是编辑记者、还是播音员主持人,都积极参与,迅速形成了规模、形成了声势、形成了氛围。在此基础上,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拓展、深入推进。理论、文艺、出版工作者也都结合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活动,“走转改”在整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蔚然成风。三是成果丰硕、成效明显。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用心走、用情转、用功改,推出了一大批来自一线、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精品佳作,帮助解决了许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广大新闻工作者和理论、文艺、出版工作者心灵受到洗礼、作风得到锤炼、思想得到升华,涌现出一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先进典型,整个队伍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可喜变化。总之,“走转改”活动态势很好、效果显著,“走转改”走出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天地,走出了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对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化“走转改”活动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宣传部长会议部署,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着眼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把“走转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推动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支持,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一、以深化认识为基础,切实提高“走转改”的自觉性。“走转改”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深化“走转改”首先要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服务大局、深深扎根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是本色所在、职责所在、优势所在。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走转改”活动是响应时代召唤、履行崇高职责的必然要求,宣传文化工作者只有深入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入基层生活第一线,才能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生动反映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更好地担负起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使命。要深刻认识到,“走转改”活动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体现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必须牢固树立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宣传群众,以对群众的满腔热情去服务群众,使我们的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要深刻认识到,“走转改”活动是实现“三贴近”的重要举措,是改进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只有深入实际、植根实践,才能找到契合群众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才能不断提高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深刻认识到,“走转改”活动是宣传文化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是继承优良传统、加强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的成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关键要看深入基层的面有多广、扎到基层的根有多深。一切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宣传文化工作者,都应当把“走转改”当作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加自觉主动地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宣传文化工作者。

二、以作风锻炼为根本,不断增强“走转改”的针对性。作风反映的是党性、体现的是修养、展示的是形象,直接关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开展“走转改”活动,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全战线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切实加强作风锻炼,实现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通信工具先进了,但无论条件怎么改善、环境怎么变化,都代替不了亲临现场、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只有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要带着感情“走转改”。感情有了变化,作风才能转变。许多新闻工作者表示,要拉近同群众的距离、真正融入群众,就不能做“蹲在机关”的“办公室记者”,不能做“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不能做“人在情不在、身到心不到”的“走形式记者”,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要弘扬“勿忘人民”、“用双脚跑新闻”的优良作风,永不割断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脐带,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情怀。要带着问题“走转改”。“走转改”实际上也是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深入企业、农村、社区,深入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全面了解国情,深刻体察民情,感知最火热的实践,总结最新鲜的经验,思考最紧迫的课题,反映最热切的呼声,多方面看变化,多维度想问题,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着力排民之忧、解民之难,更好地造福群众、服务群众。要带着理想追求“走转改”。基层是锤炼意志品格的熔炉,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提升精神境界的镜子。要拜人民群众为师,经常想一想对照人民群众我们差什么、应当向人民群众学什么,用群众朴实无华的品质、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自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恪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树立和维护宣传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三、以多出成果为目标,充分展示“走转改”的实际成效。衡量“走转改”的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产生多少思想深刻、影响广泛、群众欢迎的作品。在“走转改”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好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和文艺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活动效果越好,人们的期待也就越高。要进一步做好“走转改”的新闻报道,在继续办好“走转改”专题专栏的基础上,用“走转改”的办法做好日常报道,把“走转改”的要求体现到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中,体现到所有版面和节目栏目中,使报道出新出彩。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理论文章、文艺作品,都要注重思想含量,从大局着眼、从基层落笔,用基层的生动实践来展示社会进步,用群众的真切感受来说明深刻道理,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更好地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教益、给人以力量。要培育清新朴实的文风,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说短话、新话、实话,多一些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泥土芬芳、雅俗共赏,避免程式化、概念化,使我们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文艺作品更加鲜活生动、耐读好看。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走转改”的常态化。“走转改”活动不是一时之举、短期之策,而是一项长期性任务、经常性工作,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活动深入开展、持续开展。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宣传文化单位要把这项活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定期研究部署,细化工作安排,明确责任分工,充实工作力量,结合今年的整体工作计划,统筹考虑安排,一同推进落实。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深化“走转改”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要继续带头深入基层,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建立完善联系基层、深入基层的工作机制,加强社科调研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文艺采风基地建设,加强蹲点调研、基层挂职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对宣传文化工作者赴基层驻点、调研做出规划安排。要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刊播安排、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在业务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常走基层、扎根基层、业绩突出的同志给予表彰,推动更多的理论、新闻、文艺、出版工作者到一线、到基层,发挥作用、展现价值,推动“走转改”活动向深度广度发展。

最近,已经启动了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这是去年“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延续,也是“走转改”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中宣部通知要求,精心组织、精心安排,把活动搞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要突出报道重点,大力宣传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的显著成就,宣传文化建设的进展成效,宣传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果,生动反映城乡群众欢度春节的和谐景象,反映各条战线干部职工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推出一大批温暖人心、催人向上的报道,开展“送欢乐下基层”、“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浓厚节日氛围。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2年1月12日在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