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底色 

[关闭本页]
作者:赵晏彪
发布时间:2022-06-28

 

春节的底色是温暖的,最宜读书。

大年初一的晨光迟迟没有来拜年,屋里静静的,小区里留守枝间的雀儿也还没有起床。已然习惯了没有爆竹的春节,晨读怡然自得。

打开书柜,面对经妻之手打理得整整齐齐的书籍,我浏览着,想找一本来读。忽然,霍达先生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跳入眼帘,其实这本书在刚刚出版时就读过,看来今天宜读此书。那一行行的书写体与时光结伴而行,恰似流水般在血液里畅游着,不知不觉中,一缕清丽的阳光悄无声息地溜进了书房,若聚光灯般射在书中的那行文字上:“……学生们烧了赵家楼,事情闹大了,军阀政府派兵镇压,抓起来三十多人。于是,全北京城的学生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接着,上海、广州、天津的学生也上街游行了,听说天津的学生领袖还是个回回,叫马骏。”

“回回——马骏?”名字如此眼熟,我忽然有些兴奋,立即在大脑里搜索着,再次读了读第三章“玉殇中”的那段文字,心里不断重复着那个名字。

此时一缕阳光正逢其时地透过窗外的灯笼映照在墙壁上,映现一块红红的半透明的底色。这底色在渐渐地散开、扩大,弥漫了我整个双眼,就在这短短的一瞬,大脑里忆出了少年时在日坛公园里举办向烈士墓敬献花圈的活动时,那碑文上“回族英雄马骏同志之墓”的字样清晰如昨。

人的记忆往往如电影胶片,一但开始播放,便会将储存在大脑里的信息一一调出来。

年的味道并未把我薰醉,但时光过得飞快,唯独这两日书似乎读不进去,脑子里总是萦绕着“回回马骏”这几个字,于不知不觉中听到了远方传来北京站那熟悉的钟声,这“当当当”的声音似乎在提醒着我:整整12下,已是子时了,抬头看了看日历,2021年的2月14日(大年初三),二十四点。再过一分钟就是新的一天2021年2月15日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皑皑雪花像它来时那般悄无声息的去了,望着灯影下树梢上的残雪,薄薄的,忆起终于跳出了脑海,少年时在日坛公园老师讲述马骏故事的情景浮现眼前。

“……同学们,要记住40年前的今天,1928年2月15日那个早晨,那个狂风大作,大雪纷飞,天气极冷的早晨。从功德林监狱里前呼后拥地走出一位飘着一尺多长胡子的青年人,他上衣被剥得精光,双手反绑着,两只脚上趟着重重的枷镣,气宇轩昂地坐上一辆黄包车。在车的四周是荷枪实弹的警察和手持大刀的宪兵,一股杀气腾腾的场面,令围观的百姓感到十分瘆人。黄包车上的青年,在凛冽的寒风中依然挺胸端坐,长长的黑须迎风飘动,两眼怒目而视,一派英雄气概。狂风如嚎,可青年人一路高唱着《国际歌》,那歌声在空中回荡,他又大声高呼着:各民族同胞联合起来,反对卖国,打倒军阀,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年轻人英勇不屈、视死如归气概,感染着沿途围观的群众,就连警戒的军警,有的也不禁落泪。年轻人大声地喊着:刽子手们,你们拿枪的手别发抖,杀了一个马骏,还有千万个张骏,李骏正前赴后继,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老师哽咽的嘱咐着我们:“同学们,请你们记住,这位烈士,就是躺在这里的英雄马骏。”……

几十年的时光过去了,此情此景如今忆起仍然泪花闪闪。明天,不,现在已是2021年2月15日凌晨,屈指算来马骏烈士牺牲整整93年了,一个想法在心里悄然萌动。

大年初四的早晨,备了一束鲜花和水果,前往日坛公园。汽车在繁华的建国门外东北方向停下了,这便是古代祭祀太阳的场所——日坛公园,我已有二十年余没有光顾过。进入公园,右转有个指示牌,上面写着“马骏烈士墓”。顺着古树参天的甬道前行,在苍松翠怕中,立着北京市爱国主义基地的碑。再往前就是马骏烈士的陵园了。我的心跳有些快,于心里默默地念叨着“马骏先辈,我来看您来了”,这样边念叨,边行边走,眼前竟被绿色的围墙拦住了去路。我顺着围墙寻找着,一个临时搭建的门,半掩着。推开门,一位工作人员客气地说道:“墓地正在修缮”。

我说明了来意,工作人员热情地引我来到到马骏烈士雕像前。雕像坐落在平台之上,四周有花岗岩矮墙围绕。我将鲜花果品轻轻地放在马骏烈士的半身塑像下,向后退了两步,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望着马骏烈士像,双手合什默默地说着:93年前,您牺牲在军阀的手里,今天军阀已不在了,您曾高喊着“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口号,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已经70年了,您一生信仰的共产主义,用生命追随的中国共产党今年成立整整百年了……我喃喃着,就像跟老朋友、师长一样与他诉说着。他会听见吗,他会感觉到吗?会的。因为我可以感觉到他的存在,那他必然也会感觉到我的存在。

“您再看看马骏烈士墓吧。”工作人员的话,让我从这神奇的感觉中缓过神来。这墓体为卧式长方形,汉白玉结构。汉白玉墓碑正面大字是:“回族烈士马骏之墓”。工作人员说道:“这是邓颖超同志题写的。”

我慢慢地绕到墓碑的背面,弯下腰读着上面的碑文:“马骏,又名马天安,回族,生于1895年9月12日,吉林省宁安县人(现属黑龙江省)。‘五四’运动时,是天津爱国运动领导人之一,和周恩来等同志发起组织觉悟社。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在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曾组织了救国唤醒团及支援上海‘五卅’运动的沪案后援会。1925年秋,被派往苏联学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奉调回国。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同年十二月被捕。1928年2月15日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英勇牺牲,年仅33岁。”

“我想看看马骏烈士纪念室方便吗?”

“只是许多文物都盖上了,您看看吧。”

我们边向马骏纪念室走去,我边问道:“马骏墓这是第几次修缮了?”

“1928年马骏烈士牺牲后就葬于日坛公园内,当年是一些热心人士和马骏的夫人一起将马骏埋藏的。新中国成立后,在没了狗科给家人提议下,1951年北京市政府隆重举行了公祭并重修了墓地,墓碑是当时的副总理郭沫若同志题书的。1987年墓地第二次重修,墓碑则由邓颖超同志题写。1995年,北京市和朝阳区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再次重修了墓地,在朝阳区范围内募捐的钱塑造了马骏半身铜像,并且建造了现在的仿古式建筑马骏烈士纪念室。今年是建党百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出资300万元第四次修缮马骏烈士墓,将马骏纪念室扩建成纪念馆。”

“纪念室升级改造,说明我们的党和国家对牺牲的烈士们高度重视,希望英烈精神被更多的人传扬。”

“是的。这也是我们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遵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去做的,主要是希望从内心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教育后代真心崇尚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工作人员向我介绍说:“马骏烈士曾是五四时期学生运动的总指挥,几次从天津到北京支援北京学生游行,后来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奉调回京,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战斗在北京,牺牲在北京,墓地又建在北京,作为北京人,我们应该大力宣扬马骏烈士爱国、救国、殉国的革命精神,让年轻人在心里都种下英雄的种子。”

“说得太好了。”我们边走边聊,陵园北侧就是马骏烈士纪念室,室内共分为五个部分:品学兼优的回族青年;五四运动的先锋;战斗在白山黑水;为革命英勇就义。

“这次将纪念室扩建成纪念馆,将有重要的文物档案展示给大家。”

“什么重要档案?”我忽然睁大了眼睛。

“马骏的孙女马丽颖前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将马骏烈士就读中山大学时的档案取回来了。这档案非常珍贵,其中有一个重大的发现,马骏烈士填表中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在上海入的党。”

“1920年入党?墓碑上写的是1921年入党。”

“是的,所以说是重大在发现,不但有共产国际为马骏烈士写的评语,档案里记载1926年9月初,中山大学公社改选时,马骏同志当选为公社的书记,与邓小平、伍修权、乌兰夫等人都是同学。当马骏殉难的消息传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时,立即召集全校学生教职员大会,举行追悼,并决议将中山大学俱乐部命名为‘马骏俱乐部’。”

匆匆地祭拜,却无意中获取了如此重大的信息,让我心绪难平。回家的路上,脑海里一直萦绕着马骏英勇而光荣的一生,特别是他英勇就义时的情景。“打倒军阀,反对卖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他最后的呼喊,定格了他伟大的名节。当子弹从枪管里喷出,飞快地旋转着,穿过漫天飞舞的雪花,带着刺骨的寒冷,裹挟着凝结在空气中的那股刺鼻的火药味,射进了一个青年滚烫的胸口,让他闭上了曾经见过中国五四运动的热血场面,十月革命胜利后繁荣的苏联,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那双坚定的眼睛。然而,头顶的青天,身上的白雪,背后的那堵被鲜血染红的墙,还有那些反动派的走狗和麻木不仁的或是热血沸腾的围观者们,一切的一切都见证了这位英雄就义时的悲怆而伟大的一刻。

 

一,死谏大总统

面对革命先驱马骏,如同面对一部浩瀚的大书,满心敬惜,却不知从哪一页读起。当我慢慢读过去,能看到中国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舍生忘死”的气概,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抛家舍业”的奉献,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宁死不屈”的风骨,能体悟出为什么“共和国的底色是红色的”。

回眸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在北京、天津等城市青年学生中广泛流传着,乃至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一书都写到此人,他就是大闹天安门的京津地区学生领袖,五四运动的总指挥,人称“马天安”的马骏。

1915年8月,马骏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在校的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马骏伴随着中国的屈辱长大,从一个无政府主义少年,成长为具有一腔爱国热血的青年。

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了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此卖国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天安门广场爆发了“外国争权,内惩国贼”的爱国学生运动。

北洋政府命不顾学生们的正义要求,悍然令军警逮捕集会游行学生。消息很快传到了天津,天津的学生率先走上街头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马骏积极参与到这场伟大的斗争,受到了天津学生和各界的尊敬。五月十二日,马骏被推选为直隶各界分民联合会总干事。五月十四日,在他的主持下,天津学生联合会于直隶水产学校正式成立,天津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代表谌志笃被选为会长,南开学校的代表马骏选为副会长,积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23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号召中等以上学校进行总罢课。6月5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在南开学校广场召开了数千人爱国运动大会,马骏在会上带领大家高声宣读《宣誓书》:“(一)誓保国土;(二)誓挽国权;(三)誓雪国耻;(四)誓除国贼;(五)誓共安危;(六)誓同始终。”会后,示威请愿,要求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取消卖国的“二十一条”密约。

1919年的中华大地是风雨飘摇的。阴霾覆盖的中国被愤慨的爱国学生唤醒。“不做亡国奴!”这句话喊出了所有爱国志士的心声。

1919年6月17日,山东各界得知北京政府准备在巴黎和会上签署不平等条约后,便在第二天山东省议会、律师公会、济南总商会、山东教育会、山东农会、山东报界联合会、山东学生联合会等召开联合会议,一致议决,立即派出“山东各界请愿团”,到北京请愿。6月20日上午,请愿团到达北京,他们手持白旗,为首者,大旗两面,上书“山东各界请愿团”字样;又有要求条件三项,亦书旗上:一、拒绝签字;二、废除高徐(高密至徐州)、济顺(济南至顺德)铁路草约;三、惩办卖国贼。一路沉默肃静,徒步行进至设于中南海的总统府门(新华门)前。而总统徐世昌拒不接见,最后守卫竟把朱红大门关了起来。许多代表见此便高呼口号,向着大门手捶脚踢。由于天气炎热,数人中暑晕倒。代表们悲愤难抑,便效法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跪在门外,放声号哭。“时适下大雨,一小时后,各代表尽陷于水污泥淖之中,痛哭失声,闻者悱恻。”(1919年6月23日《时事新报》)

对山东请愿代表的“秦庭之哭”,李大钊同志这样评说:“这样的炎热酷日,大家又跪到新华门前,一滴血一滴泪地哭。唉!可怜!这斑斑的血泪,只是空湿了新华门前的一片尘土!”

迫于压力,总统徐世昌于21日上午接见了山东请愿团的代表,并接过了请愿书,仅此而已,并没有做出肯定的批复。于是请愿团又在22日早上请求面见总理龚心湛。22日下午龚心湛在居仁堂接见了请愿团,6月25日,龚心湛对山东代表的请愿书作出批复大意是:已电令巴黎和会我国专使,不保留山东问题,对和约绝不签字。这个批复,玩弄笔墨,模棱两可,代表们决定将其退回。

眼看距巴黎和会签字的日期越来越近,天津各界联合会推选马骏为总代表,率郭隆真、刘清扬等100多人前往北京。1919年6月27日早晨5时,他们联合北京学生代表20多人一起来到新华门前向北洋军阀政府请愿。大总统徐世昌听了汇报后拒不接见,马骏气愤地向代表们说:“如果徐大总统一天不接见,我们的队伍就一天不解散。十天不接见,我们就在这儿等十天,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抗议口号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从清晨等到黄昏,又从黑夜等到天明,学生们的的爱国热情,感动新华门的绿瓦红墙。直到28日晚,徐世昌见学生运动不但没有被压制住,反而越演越烈,人也越聚越多,迫于形势他勉强同意接见部分京津代表。

徐世昌迫于压力决会定见马骏、刘清扬等十位学生代表。

“大总统,我由马骏,今天大家推举我作为主辩,请大总统不要在和约上签字。”

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学生竟然丝毫无半点惧怕之意,而且话中带刺。他淡淡地说道,你们都还很年轻,最好把精力放在学业上,把学问做好,将来学以致用,为国出力才是正道。当今世界,列强混战,辛亥之变革,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之帝制,可中国尚无实力对抗世界列强。巴黎和会,一把火烧了曹公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您贵为中国大总统,竟看着他小小日本国干涉我国内政?”马骏看着徐世昌。

“你是南开的学子,应该知道八国联军和庚子赔款,我国实乃国力弱小,撑不起与日本一战。现在,日本的军舰已经进入天津的大沽口了。”

“大总统,你以为日本人占了我山东,就会带来和平吗?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不能!巴黎和会之不平等条约绝对不能签,我们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罚国贼,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马骏斩钉截铁地说。

“学生最好莫问国事,康有为是国家的秀才,确有雄才大略,可最终亡命海外,一事无成。谭嗣同,为国请命却身首异处,望你能识时务。”徐世昌说完咬咬牙,想用康谭二人吓倒马骏。

“国之不存,安有家乎?马骏虽身为一介学生,为国事担当,何惜此头?”马骏伸长了脖子说。

“难道你就不怕我枪毙你。”

马骏向前走了两步:“大总统,我们绝不允许肮脏的巴黎和约将我国山东的主权转让给日本。尤其是二十一条必须否定。我希望你做名垂千古的好总统,不当遗臭万年的坏总统!”

大厅里的气氛一时沉默了,徐世昌换了一种口气,缓缓说道:“政府当然要接受民意,国家当然要保持完整,本总统亦不当遗臭万年的坏总统。”

“你等年纪轻轻,回去好好安心读书,国家需要你这样的栋梁之才,不要再闹学潮了。”

说完挥挥手,将马骏等人带走。

这场以马骏的死谏与不凡的斗争气概,加之受到全国的舆论压力,第二天清晨,徐世昌终于挺直腰板下令通电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二十一条”和约上签字。

“胜利了!”学生们欢呼着,经过这次斗争,马骏的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

 

二,誉为马天安

1919年7月22日, 山东督军张树元发布戒严令,任命济南镇守使马良为戒严司令,镇压群众爱国运动。马良派兵捣毁了济南回教救国后援会,逮捕了会长马云亭和朱春焘、朱春祥三人。8月3日,济南各校学生代表三百余人赴督军署请愿,要求取消戒严。当局变本加厉,派军队镇压。8月5日晨,马良以“煽惑军警,危害治安”罪名,悍然下令将爱国回民人士马云亭、朱春焘、朱春祥押至城南圩子门外刑场枪杀,制造了这起令人震惊的“济南血案”。

山东马良的暴行轰动全国,“马良祸鲁”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尤其是京津学生声援山东,要求惩办回奸马良和山东督军张树元。北京学生游行又起,8月8日那天,马骏率游行队伍在清真大寺演讲,怒砸了马良书写的匾额,组织天津联合会代表召开会议,决定配合北京和山东学生代表,向北洋政府请愿,坚决惩办马良和张树元。马骏提出带队前往北京,但因血溅商会后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呕吐不止,最后,刘清扬和郭隆真请战作为第一梯队进京,代表天津各界联合会会同北京、山东的代表一起向总统请愿。

8月23日,刘清扬、郭隆真、张若茗等十余人赴京请愿。没有想到警方将刘清扬和郭隆真与北京代表瞿秋白并山东的学生代表计25人逮捕。

消息传到天津,马骏不顾身体尚未恢复担任总领队,立即由31位学生组织成的进京请愿代表团。全国各地学生代表商议如何营救学生代表的时,北京代表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咱们请天津总领队马骏兄当我们这次学生运动的临时主席吧!”

1919年8月28日,在马骏的带领下,游行队伍化作一条长龙,一路高喊口号:“惩办马良,释放被捕学生!”浩浩荡荡来到新华门。新华门是中南海的正门,也是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作为此次学生运动的总指挥,马骏率领天津、北京、山东等地请愿代表3000多人,直逼总统府。马骏和学生们表示: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准备牺牲一切,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太阳已经升到了中天,炙烤着紫金城的每一个角落。此时的新华门前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军警,和门前的那两尊张着大嘴的石狮子一样,面露狰狞。马骏站在代表们面前,鼓舞大家士气,也是给一旁的军警们听:“我辈男女各界人士原为挽回外交,促政府以觉悟,俾将未亡之国家不致断送于少数卖国贼之手。夫我辈各界人士孰无身家?孰无性命?而所以有此不顾生死之大牺牲者,是否为我四万万同胞将为奴隶牛马日处于水深火热中耶?今既遭此蹂躏,惟有再接再励,冀达最初之目的。”

马骏的演讲让学生们愤怒高呼:“惩办马良,面见总统,释放被捕学生!”

面对高温天气,马骏对众代表们说:“我们要相互帮助,大家席地而坐吧,保持体力。”

黄昏时分,北洋军阀政府派军警把示威学生强制赶到天安门前。马骏将同学分成若干讲演队,在天安门一带分头进行宣传,讲演声、口号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一连进行了三天三夜。

反动当局有些害怕了,他们知道了此次学生运动领导者是个叫马骏的。于是,悍然决定逮捕马骏。但在同学们的掩护下,反动当局一直找不到目标。恼羞成怒的特务抡起皮鞭、枪托开始殴打学生。不忍心看着同学们无辜挨打,马骏挺身而出,高声喝道:“不许打人!我就是马骏!要逮就逮我好了!”军警们将马骏拉到天安门门洞,用枪口对着他的胸膛,要他下令解散学生队伍,并威胁学生们说,不解散就立即枪毙马骏。

马骏坚定地对同学们说道:“我们此次来请愿就是抱定牺牲决心的。我虽被捕,不必恐惧,坚持斗争,一定会胜利。逮捕一个,便会激起十个、百个、千个爱国者。爱国者是逮捕不完的!爱国无罪!坚持奋斗一定会得到胜利!”

马骏被捕的消息传开,引发北京、天津、济南以及上海等地舆论的强烈抗议。

夏琴西和卞月庭代表天津的爱国绅商来看马骏,马骏对大家说:“如果我能够生还,那我们的责任就更大了。民族要有希望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要团结一心,跟他们斗争,直到胜利。”这句话让夏琴西他们感到无比震撼。表明了马骏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决心,表明了他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斗争到底的意志。

八月二十九日,马骏被捕还未被释放的消息传出后,天津学生上街游行,星夜包围了警察厅以示抗议。北京、天津、济南、烟台等地各界联合会的抗议电报雪片般飞向北京,要求释放马骏及被捕的学生和代表们。

翌日,北京政府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将马骏等代表释放。

出狱后,马骏向迎接他的师生们郑重声明:“入狱前的马骏是家人的马骏,出狱后的马骏就是国人的马骏!”

在这场史称“京津学生大闹天安门”的斗争中,马骏身穿蓝色长衫、激昂讲演,冒死面见徐世昌的形象,特别是他发自肺腑的感悟:“人有两次出生,一次是肉体的出生,一次是灵魂的觉醒”,深深镌刻在大家心中。面对马骏表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北京大学有代表提议,天安门自古有“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马骏君带领我们救国爱国之举取得请愿胜利,恰与此意切合,我们就叫他马天安吧。

此建议迅速得到京津山东上海等代表的认可,于是“马天安”代替了马骏之名,乃至马骏逝世三十年后,周恩来在中南海邀请马骏夫人杨秀蓉及家人时,口口声声的仍然是他的“天安兄。”

马骏,由一个顽皮的孩子,一个嫉恶如仇的富家子弟,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学子,被突如其来的“五四运动”激活了他心底的另一种底色,去做了一种被称之为英雄的生物,使他成为闻名京津地区的学生运动领袖。

三,天桥留英名

 

2021年2月20日大年初九,电视里正在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回望中国共产党艰难的百年历史,一个从无到有,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的政党建立,让我深深震撼。因为,从来没有想到,原来一个政党的建立是需要那么多的牺牲、那么多的斗争,充满了血腥,充满了你死我活,充满了流血与背叛。

我沉浸于远阔悲壮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子孙不惧山崩地裂的打击,残暴杀戮的敌寇,顽强且坚毅地跋涉着,每天太阳升落,民族的脊梁从未弯曲过,牺牲已成为一抹深沉的底色,弄潮儿用生命的呐喊,激励着历史长河中匍匐前行的后辈,每当想起那铮铮誓言,都会热血难凉。

回望马骏短短33年的一生,是中国早期革命史的泣血写照。

一百年前的1920年的春天,经李大钊同志的介绍,马骏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天双举荐马骏上海见陈独秀,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一批入党的革命战士。1925年9月,李大钊同志代表党组织选派马骏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邓小平、王稼祥、张闻天、杨尚昆、左权、伍修权等人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第一期学员。

1927年夏日的一天,马骏突然接到组织通知,让他迅速回国。

在武汉,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主席瞿秋白接待了马骏,传达了组织的三点意见:一是李大钊同志推荐马骏接替他在北京的工作,经党中央批准任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首要任务是就找到没有被杀害的地下党员,尽快恢复北京党组织建设;其二,积极联络进步师生知识分子及工农,壮大党组织;其三,北京的白色恐怖严重,马天安在北京是赫赫有名,敌人早已经布下天罗地网,要保护好自己。

马骏得到命令,立即化装,把长长的胡须剃掉,短杉换成长袍,戴顶礼帽,一派富商打扮,悄然从天津取道进了北京。

马骏到任后,在极其危险和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周旋。很快就恢复了北京市党组织。然而因马骏在北京的多次斗争中名声远扬,早已被敌人注意,许多同志为他的安全担心,他却说:“党之委托,在所不辞,怕危险就不干革命了。”军阀张作霖得知新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就是当年大闹天安门的马骏,便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抓住这个大共产党。于是在大街小巷布满暗探,乱抓了许多留胡子的男人。此时的马骏已无胡须,时而化装成商人,时而又巧妙地穿上工人的服装,深入贫民区从事革命活动。

本来,马骏也可以不来北京,选择其它城市闹革命,也可在险中求生,但终因叛徒的出卖,却改变了他的命运。马骏不幸被逮捕了,在生死关头,马骏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忠贞不贰的操守,忍受了一切痛苦和折磨,至死都没有泄露党的半点机密。

马骏被捕后,张作霖曾派教育总长莫德惠前去劝降,莫德惠对马骏说:“只要你不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大帅叫你当教育次长,不然,写一纸声明脱离共产党也行!”

马骏将枷锁抖得山响,回击道:“我不会像你等那样可以卖国求荣,没有骨头。只要我马骏还有一口气,叫我不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这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

马骏从容拿起笔,一气呵成写就一篇如檄文般的《告东北同胞书》,“东北同胞们,吾马骏以身殉国以身殉信仰不足惜,唯渴望东北同胞团结一心,打倒军阀,抵制帝国主义掠夺,此乃骏之心声,望父老乡亲团结起来,为家国,为子孙万代,虽身死,但志不灭!吾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人民万岁,笑赴刑场,活乃共产党员,死亦共产党员,共产主义信念是吾马骏心中不灭之灯塔!

新中国必将诞生,此时,骏将九泉含笑矣。

      民国17年正月二十二日”

马骏写罢,又换了一张纸,为自己郑重写下“故共产党员马骏之墓”,而后掷笔于地,说道:“我活着是共产党员,死了还是共产党员。”

当写就“告东北同胞书”后,这犹如利刃般直刺军阀张作霖的心脏,马骏已然料到最后的结局了。屹立在刑场上的他,从容不迫地瞭望前方,将悲壮的血泪留给后人缅怀。

在中国浩浩汤汤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演了多少悲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没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就不会有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没有先烈们那钢铁般的脊梁和早已化为泥土的血肉,就不会有今天的康庄大道;没有先烈们那不忘初心的坚定意志,就不会有我们现在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日子里,马骏与那些为中国革命献身的先烈们,他们的精神如同大漠胡杨,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里,在中国人的心中,千年不倒,万年不朽。

马骏,他是一位与中国革命史有着不解之缘的人物,却是从吉林一个偏僻的小地方宁安县迈出他不寻常的第一步,从那里辗转至天津、北京、上海、哈尔滨、莫斯科各地,走过他一生短促而光辉的遐路。马骏,不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名字,因他牺牲得太早了,不可能参加后来的中国革命史上几个阶段的辉煌演出和斗争的结果;马骏,一个在“五四运动”中响当当的名字,以他无畏的生命力奏响了最初的革命乐章;马骏,一个爱党爱家爱着祖国山山水水的革命先驱,用短暂而永恒的33年青春铸就了他爱国、救国、殉国的墓志铭;马骏,在他牺牲至今的93年中,每一句誓言的背后都有讲不完的英勇故事,每一段壮怀激烈的事迹之中都有傲然挺直的脊梁;马骏,无愧于养育他的故乡宁安奇山秀水,无愧于他生活战斗过的北京父老的殷殷之情。

我向人民英雄纪念碑行着注目礼,就在仰望的那一瞬间,在纪念碑的上空豁然出现了两行字:“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习近平。

呜呼,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不能忘记英雄的时代,一曲《沁园春·马骏》由心底流出——

生逢乱世,英雄底色,长髯飘飘。

南开求真理,马列入怀,五四先锋,气概如滔。

血溅商会,傲骨留丹,共讨国贼群情高。

觉悟社,传播信仰火,神州妖娆。

诛马良保国土,巴黎和会岂可折腰。

孤胆留美名,死谏总统,国士无双,天安独骚。

受命挽危局,步尘大钊,向死而生,傲视军阀成死雕。
拯社稷,舍尽儿女情,笑迎新朝!

吟着,走着,向着太阳的方向前行,天空的底色是红彤彤的。

 

 

CopyRight © 2008~2013 版权所有北京作家协会
地址:北京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E-mail:bjzx@vip.163.com 京ICP备09025795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