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故事|杂技界的不老传说——记孙力力
杂技界的不老传说——记孙力力
“如果说我的职业生涯从平凡走向辉煌有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我画的那十几张杂技创排草图。”
一天,中国杂技团团长找到孙力力,让她准备准备,参加一个业务研讨会,讨论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的参赛节目。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让她这个演员参加研讨会,但她还是非常认真地准备了,为中国杂技团即将创排参赛的排椅、花盘、顶碗、滚杯等6个节目画了十几张草图。其中的顶碗,就是要“文活儿武演”,要出手。何谓“出手”?通常,碗在头上或脚上时不再添加其他的表演技巧,而孙力力大胆创想,让演员不但脚上有碗,还要完成翻腾、抛接的动作。顶碗教练听了孙力力的描述,立即表示反对:“你也是干了一辈子杂技的人了,这边抛那边接,碗不就甩出去了吗?”孙力力自信地反驳:“连你都认为不行,如果做到了,是不是就独占鳌头、出奇制胜,该拿金奖了?”
花盘节目的图更绝,除了“跑肩上”“小顶倒下”“三节站头单站脚”等动作,孙力力还添加了“单手顶脚上起单手顶”。在场的所有人都纷纷摇头,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孙力力在纸上谈兵,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技术动作。众人的反对反而激发了孙力力的斗志,她说:“不试怎么知道,兴许就成了呢,成了就是杂技界头一份。”
团长看上了孙力力的创新思考,当即拍板:“孙力力,花盘的动作别人不练,你上吧,你练这个动作。顶碗节目也由你负责。”
那段练单手顶的日子,是孙力力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虽然从小就擅长顶功,但毕竟单手顶脚上再起单手顶,没见过更没练过。如何练、怎么演,没有人教她,只能自己摸索着往前走。白天,她得看着学员们练功、排节目,只能找时间插空练习。孙力力从不放过任何一点练功的时间,再忙碌每天也得练100多遍功,每遍功40多把单手顶。肩膀疼得连自行车把都扶不住,恨不得用刀把肩膀剁下去;手腕练到动不了,一动就钻心地疼,她用冰水喷在手腕上继续练;压功压到没有感觉,咬咬牙接着练。因为是单手顶,倒立动作,一天的功练完,头痛到炸裂一般,练完以后,身体直接瘫在地上,她把脸使劲贴着地板,用冰凉的地板缓解几乎难以忍受的头痛,半个多小时才能起身。一年四季,酷暑寒冬,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日,大年三十也是练完功才回家。出国演出时,没有人跟她一起练功,她就在后台拿着单手顶,请食堂的大师傅坐在她脚上压,只有90斤重的小个子孙力力,承受着脚上近200斤的分量,一压就是几个小时,那种感觉,想想就酸爽。
《松鹤延年——顶碗》节目的“文活儿武演”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实践、摸索、改进,看似毫无可行性的设计在反复失败中日渐成型。“一开始确实有难度,抛接人的时候,碗先出去了,不在脚上待着。”慢慢地,演员体会到要“找劲儿”,抛人的时候,碗跳开了你的脚,远离你,就拿脚顶着它,提前迎着它,碗不就待住了吗?要给它一个反方向的力。演员排练时,腿脚或胳膊稍微有一点不到位,就重新来过。她不允许有任何的差不多,必须是十分完美。
1995年9月,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在沈阳举办,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产业系统的35个代表队的68个节目参加了角逐。这次比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参赛人员最多、参赛节目水平最高的一次杂技盛会。对中国杂技团来说,这场比赛非常重要,虽然在1991年的第三届全国杂技比赛中获得了一些成绩,但想在强者如林的全国杂技界站稳脚跟,保住“一流院团、一流水平”,必须要打好这一仗,中国杂技团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劲儿。现在的孙力力在杂技界大名鼎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俨然成为了一个传说,然而当时,她并不为杂技界所熟知。虽然对节目的创新性和难度非常自信,但是能不能得奖,孙力力的心里真没底。
比赛开始,《蝶恋花——花盘》呈现出一个又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动作技巧,“跑肩上”“小顶倒下”“三角顶脚上起三角顶”“扛架子五人”……台下掌声阵阵,赞不绝口。当出现“单手顶脚上起单手顶”这个前无古人的高难度创新技巧时,观众更是惊叹一片,这些十分新颖的技巧组合太令人震撼了。鲜艳的服装、多彩变幻的灯光和优美的音乐有机结合,以明亮的、欢快的、单纯的形式美,讴歌青春少女华丽秀美的风采,观众仿佛置身于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松鹤延年——顶碗》将“单手举单手顶、转体前滚翻、单臂推起、抛起接碗”“元宝顶双摇脖顶”“转顶推起砸掖脖”等一系列的高难度技巧糅入其中,似一幅古老凝重的历史画卷。这些节目彻底征服了杂技界,所有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孙力力一战成名。当捧起沉甸甸的金奖奖杯时,45岁的孙力力泪如泉涌。
25年过去了,孙力力创排、演出的“单手顶脚上起单手顶”至今无人超越,绝迹江湖。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她对杂技艺术又有了新的感悟。孙力力说:“我现在不提倡这么练功,太难了。杂技是一门艺术,如果只靠难度取胜,是无法有生命力的。要独辟蹊径,开风气之先,冲破传统模式的藩篱,大胆突破常规,要有创新,但创新不仅仅是难!”
获得全国杂技比赛金奖只是她的起点,孙力力的脚步丝毫没有松懈。她彻底转向杂技的人才培养。她创意编排的节目囊括了国内外重要赛事的所有奖项,成就了一个个杂技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她说:“我就是一个搞杂技的,喜欢杂技,从没想过什么身份不身份。只要我还能动,就要为杂技做一点事情。”她就是这样一个淡泊名利的杂技人,一个杂技界的不老传说。
作者:柴莹
孙力力(1950年11月— ),女,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创意总监、孙力力工作室负责人,中国杂技家协会顾问。曾任中国杂技家协会第四、五、六届副主席,北京杂技家协会第二、三、四届副主席。在杂技创新和杂技教学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组织、创新、编排的杂技节目获蒙特卡洛国际杂技比赛“金小丑奖”等53个国内外重大比赛金奖。被授予中国杂技金菊奖终身成就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010)66047932 电子邮箱:beijingzaxie@aliyun.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