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节日 世界的春节——第21届北京新春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
1月22日晚,以“人民的节日 世界的春节”为主题的第21届北京新春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唱响。音乐会分为“亲情篇”“友情篇”“乡情篇”“幸福篇”四大篇章,以经典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中国民歌的独特魅力,各民族共同庆祝春节申遗成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添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本届新春音乐会由北京市文联、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北京青年报社发起主办,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支持,北京音乐广播担任媒体主办,北京综艺博览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策划制作,北京音乐家协会承办,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协办。中国电影乐团担任本场音乐会现场演奏,刘国超策划编导,青年指挥家肖超担纲指挥。
一曲《春节序曲》拉开音乐会帷幕。现场56个民族的代表身着各民族节日盛装观看演出,为小年夜的人民大会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动体现了“小年夜、大会堂,听民歌、着盛装,同心节,天下缘”。演出邀请了天津、河北的艺术家、观众演出和观演,展现京津冀人缘相亲、文脉相通、协同发展的情缘。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青年也来到了现场,共享欢乐、祥和、喜庆、和谐、和平的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
在亲情篇的开场,来自河北的民歌手肖文带来了一首二人台《挂红灯》,经过新春音乐会创作团队的重新配器改编,这首传统二人台曲目展现出了新的魅力。青年男高音丁源带来了其父歌唱家丁毅的代表作《感恩》,丁源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深情演绎这首歌曲,让这首充满情感与力量的作品跨越语言界限,走向世界舞台。土家族歌手邓超予和青年歌唱家尤国通共同演唱了一首土家族民歌《新编六口茶》,热情欢快的节奏让现场观众倍感亲切。
在友情篇,网络红人“北京口琴大爷”组合带来了一段特别的节目,他们吹奏了一曲《打虎上山》,两把口琴演绎出了乐队的感觉,在观众热烈的氛围中,又吹奏了一曲《北京喜讯传边寨》。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民歌传承人刘秀文演唱了昌黎民歌《小看戏》,让观众感受到了河北非遗的风采。歌唱家吕薇先是带来了一首江苏民歌《紫竹调——燕燕做媒》,吴侬软语将现场观众的思绪带到了江南水乡,随后与青年歌唱家宋丛举一起演唱了《春风十万里》,为音乐会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随着北京音协合唱团的一首气势如虹的《心愿》,乡情篇正式开始。歌唱家吴碧霞10岁的女儿小春天带来了影片《建国大业》片尾曲《红》,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内蒙古青年歌唱家傲日其愣与舞蹈家姚亮、马头琴演奏家呼布钦合作演绎了一段歌与舞《牧歌》,悠扬的马头琴与壮阔的内蒙民歌相得益彰,再加上蒙古舞的洒脱自如,音乐会现场仿佛置身于蒙古大草原。歌唱家黄华丽带来一首《故乡是北京》,配上韵味十足的京胡,勾起了现场北京市民的乡情。乡情篇的最后是一组《酒歌》联唱,蒙古族《酒歌》、维吾尔族《一杯美酒》、汉族《酒神曲》,首首递进,联结起各族人民的乡情,把诚挚的祝福都化在“酒”里。
最后一个篇章幸福篇中,青年歌唱家郝亮亮带来了一首由北京新春音乐会导演团队创作的民歌新作——《这不是遥远的地方》,歌曲以经典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为灵感延展创作,遥远的地方如今已不再遥远,幸福的生活就在身边。之后,歌唱家吴碧霞连唱两首代表曲目《小河淌水》《敕勒歌》,精彩的演唱让现场观众沉浸其中,回味许久。紧接着,第21届北京新春音乐会艺术总监、歌唱家戴玉强带来了电视剧《常香玉》的主题曲《你家在哪里》,他用充满魅力的唱腔与十足的感染力将现场气氛推向顶点。这时,所有演员一起登台,演唱了《二十年后再相会》,将北京新春音乐会与观众的“二十年之约”用音乐的方式印在每个人的心里。在观众们的热情中,全场合唱了一首《爱我中华》,为本届北京新春音乐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自2005年启航至今,北京新春音乐会已走过二十载春秋。音乐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热爱中国民歌艺术的人们聆听来自民间、植根文化、直抵人心的歌声的节日文化盛宴。在这里,没有过度的修饰,只有用心的旋律;在这里,民歌跨越时空,连接起民族情感的纽带。二十多年来,十几万观众走入人民大会堂,用他们的热情,共同成就了新时代的艺术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