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北京戏剧

专家探讨科技赋能文艺创作:新媒介与新可能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0-21

  10月17日,以“科技赋能文艺创作:新媒介与新可能”为主题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对谈活动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舞蹈家协会、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支持。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社钦主持。


活动现场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编辑部总编、历史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赵妍担任专业主持,中央电视台舞美设计、导演,中国首部XR戏剧《麦克白》导演慕峰,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实验剧团团长孙亮,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刘春参与对谈。30余名文艺工作者来到现场,与专家进行了交流。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备受热议的关键词。文艺创作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贯穿了文艺创作的全模式、全链路,不仅丰富了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还促进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观点速览

 

  科技赋能艺术创新

  慕峰提到,XR技术不仅改变了戏剧的呈现方式,还让观众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情节的发展。他认为科技改变了工作、关系和职业,未来的职业可能越来越融合。

  孙亮从中戏实验剧团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在舞台艺术中的应用。她提到,AI技术已经在剧本创作、舞美视觉呈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预测未来剧本创作可能完全由AI完成。

  刘春结合舞蹈艺术的实践,分享了从2000年至今技术发展的亲历过程,包括舞蹈影像的拍摄、杂技和少林武术的导演工作,以及奥运会数字仿真的应用等。

  科技改变受众审美

  慕峰提到,传统戏剧转播方式往往让观众觉得演员的表演过于夸张,而XR技术则能够让观众更真实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

  孙亮认为,数字化转型要看技术参与艺术创作的深入程度,并指出技术正在改变观众的审美和戏剧的本体。

  刘春强调了技术在服务内容、保持人文关怀方面的重要性,警惕技术过度应用导致的人文精神流失。他认为,数字化转型对舞蹈最重要的是传播意义上的扩大受众群体,同时指出舞蹈与技术的结合需要谨慎考虑技术的语意性和创作中的参与性。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共创文艺新未来

  慕峰谈到,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新技术、新媒介,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孙亮认为数字技术实现了艺术的平等化,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到艺术作品。

  刘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舞蹈界正在尝试的透明化创作流程,包括排练、进入剧场和创作流程的全面开放。分享了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新技术进行创作和表演的方法。

 


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社钦主持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深入的对话与交流,探讨了科技赋能文艺创作的新媒介与新可能,展示了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在推动文艺创新、拓展传播渠道、增强受众参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对未来艺术教育、创作方向以及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