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北京戏剧

写百姓火热生活 绘“回天”美好画卷——“回天”题材话剧《喜相逢》专家研讨会成功举办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2-28

  2021年10月18日上午,“回天”题材话剧《喜相逢》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市文联六层第二会议室举办。


研讨会合影

  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剧作家、评论家欧阳逸冰,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刘玉琴,北京剧协副主席杨乾武,作家、导演龚应恬,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庆梅等专家出席会议。话剧《喜相逢》编剧林蔚然、王人凡,导演李伯男、韩清,舞美设计季乔,制作人林芝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社钦主持。


仲呈祥 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

  从过去的《龙须沟》到今天的《喜相逢》,其内在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北京话剧的继承、发展、创新的轨迹。话剧《喜相逢》是中国话剧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条件下与当代生活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成功实验。正如题目《喜相逢》,作品讲述的不仅是两个时期、两个时代的相逢,故事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梦和期盼,都在为这个梦的实现不懈的努力、奋斗。所以我认为故事实际上写的是中国梦,是中国。另外,这也是一部写天通苑的生态文明的戏。人类群体的文明意识中,很重要的一个内涵是生态意识,因此故事聚焦于水是有道理的——上善若水,水引出的民生问题,喝什么样的水,水的质量关系着民生,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灵魂。


蔺永钧 中国话剧协会主席

  《喜相逢》是一幅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活画卷,充分体现了文艺作品的人民性、现实性、时代性。全剧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标语化的图解,通过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烟火气、接地气的生活画卷,自然流淌出一首人民群众心中的赞歌。作品很好地解决了主旋律作品如何受观众喜欢的难题,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两点:第一,编导演都能够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二,十分注重戏剧性与人物关系二者之间的处理。


欧阳逸冰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剧作家、评论家

  话剧《喜相逢》可谓是当代北京启示录。作品选择了天通苑,就意味着选择了古老的北京与崭新的北京的会合地,剧中天通苑的一群主人公代表了当代北京人生活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整体来看,话剧《喜相逢》坚守了戏剧的最高原则——塑造人、表现人,并踩着时代的节点,用艺术手段启发人、教育人。作品中所有的角色都有三个共性:都拥有期盼,都在坚守,都在努力。共性又喻藏在个性之中,每个人的表现各有不同,又高度一致,显示着现代北京人的性格。另外,作品的舞台呈现,显示着戏剧的当代性的表达。剧中每一个人都有心灵的秘史,时隐时现地跳着出来。折叠式的舞台、马赛克式的灯光象征着现代城市中每一个心灵的秘室,那样的平凡、璀璨、可贵。


刘玉琴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

  话剧《喜相逢》从剧本到舞台呈现,有着新时代北京新精神的独到艺术表达。首先,它是对当下生活的艺术关照。“回天”行动是近几年开展的充满创意的惠民工程,《喜相逢》就是对“回天”计划的艺术投影。火热生活的巨大变化,给创作者提供了无穷的想象力,作品以文艺的号角鼓舞和振奋作用,让人们去回味和审视曾经的过往,也焕发更加自觉投入新生活的创造激情。其次,作品平实、质朴,生活气息浓厚,通过小人物的视角讲述普通百姓的故事,在世俗的烟火中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上的执政理念得到了生动的展示。编剧有回天地区的居住生活和经验,还有对时代变化的敏锐的感悟,怀着一种浓烈的情感极力揭示当下人的精神内涵的丰富性和成长性,在情节、人物、结构设计上让新老北京居民有机勾连,在新老北京的勾连中折射出北京的变化,以及北京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社区建设实践,不光具有城市建设的示范意义,更有舞台艺术的独特感染力。


杨乾武 北京剧协副主席

  话剧《喜相逢》有着很好的剧本基础,导演在二度创作上也非常有想法。舞美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超出了我对剧本的想象。该剧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让作品就像生活的一个横切面,以新旧生活的变迁推动戏剧情节不断发展和延伸。作品写出了天通苑的新旧变化,也写出了人的情感变化,我们看到了角色的梦想和情感,看到了人物的失落和喜悦,看到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命运的转折。


龚应恬 作家、导演

  第一,话剧《喜相逢》舞台的呈现是非常有活力的。编剧通过人物群像式的呈现方式让生活在天通苑中的各色人等汇集,人物都非常贴合当下生活。第二,作品中每一位天通苑的居民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这部戏在戏剧结构上和人物配置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天通苑居民的生活像万花筒一样流畅、漂亮、紧密地进行呈现。第三,该戏的演员和导演来自中国国家话剧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喜相逢》使两个剧团的精华集中在了一个戏里,这让此次艺术上的结合非常有意义,可以说是表演和导演上的“喜相逢”。第四,编剧找到了“回天”行动里面最闪光的部分,导演们通过排练,把这样的观点做了流畅地呈现,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光明的、充满希望的北京非常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一块土壤、一个社区。


陶庆梅 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话剧《喜相逢》是一个有关于“新北京人”的戏。今天的北京已不再是以“胡同”为主的生活,一切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成了“高楼大厦”,有着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了“新”北京。新北京人是北京现代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部戏把新北京人和老北京人很好地联结在一起,故事接地气,有特点,人物的台词都是精雕细琢、充分提炼的,精准而自然。在人物关系上,作品通过散点的形式,将人物关系延展开来,人物之间通过相互碰撞,共同绘就“回天”地区的生活蓝图。

  主创表示,将认真听取专家意见,继续潜心打磨舞台艺术精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