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新力量——首都民营剧团十年繁荣发展”研讨会举办
6月17日,“戏剧新力量——首都民营剧团十年繁荣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文联、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办。与会文艺家、剧团负责人及在京媒体代表围绕近十年剧团创作、制作、传播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社钦出席会议。北京剧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唐晓辉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剧协新文艺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杨乾武主持。
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社钦
苏社钦在致辞中指出,“文艺两新”在近十年持续迸发活力,逐渐发展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为民营剧团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借鉴意义的方案。
细数路程 不惧转型 拥抱变化
北京剧协副主席、北京朴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方旭
方旭认为,一部戏只有从创作角度把选题和内容解决好,才能在市场推广、观众培育方面做进一步的文章。将新的表演形式和开放性空间的理念融合,或将是戏剧未来创作的一个方向。
北京鼓楼西文化有限公司经理马向龙
马向龙认为鼓楼西创作包括《枕头人》《边城》在内的35部剧、演出1220场等成绩,得益于在观众的参与性、戏剧互动性和题材的创新性方面不断探索和前行。
开心麻花剧场院线副总经理马悦舒
马悦舒分享了开心麻花“每年保持出新作”的节奏、“戏剧 沉浸式”剧目创排的尝试、多种形式放大IP价值的传播方法,以及如何以戏剧 文旅的形式,吸引年轻群体走进剧场。
北京天艺同歌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炜
邓炜介绍繁星戏剧村以戏剧IP的开发和运营为核心板块,积累IP版权剧目60余部,每年演出千场以上,并将朝着新空间方向转变和开拓。
深耕品质 尊重观众 内容为王
北京厚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旭
田旭介绍,厚浪文化近十年共创作33台原创剧目,演出800余场,认为做“好内容”是剧团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做最擅长的内容,突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北京九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代表任慧岩
任慧岩分享话剧九人以每年一部作品的创作频率创排10部作品的成绩,所形成的独特风格,以及注重观众互动、反馈与需求的经验。并交流了对“破圈”的思考。
北京凌空评剧团团长刘建国
刘建国分享了剧团自建团以来复排传统剧目50余台、近十年来共演出1300余场的业绩,以及如何在资金、人才、传播等多方面挑战下,努力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
树新风剧团制作总监李芳菲
李芳菲介绍,剧团是由多所高校“退役”剧社组织发展而来,以平凡人的现实生活为题材导向,追求细节打磨,在生活里寻感受、找素材,寻找美学表达方式。
不忘初心 持之以恒 迎接挑战
北京柯音剧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秋
谢秋介绍,小柯剧场2013年创作第一部音乐剧《稳稳的幸福》,已演出500余场;十年间共创作12部音乐剧,演出2200多场。剧场致力于打造以市场为导向、音乐为支撑、品牌为落脚的完整的小剧场音乐剧商业模式。
哲腾(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监傅若岩
傅若岩介绍,近十年哲腾共创作《又见老爸》《阴差阳错》等35部作品,积极推广院线品牌和IP版权合作理念,成功运营60余部备受市场认可的舞台剧。强调让公司“活下来”“坚持住”的重要性。
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宣传总监梁夜枫
梁夜枫表示央华戏剧注重作品的受众与传播,在观众群体多样化、传播途径多元化的当下,要认识到戏剧的魅力可以抓住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要在戏剧宣传上借助社交媒体,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北京龙马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玉冰
郑玉冰表示,龙马社以注重文本的力量为经营之道,近十年大胆创新,引进韩国经典音乐剧《洗衣服》,创作“铁三角”合演话剧《断金》,制作全外班底的《肖生克的救赎》,致力于做有影响力的戏。
北京世纪华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鹏飞
汪鹏飞分享了身为制作人平衡艺术创作与市场规律的经验,介绍公司近十年出品15部剧,着重介绍创排时间最久的《威廉与我》。认为优秀的运营必然依托于扎实的创作之上,创作者要沉下心打磨戏剧作品。
戒骄戒躁 凝心聚力 保持希望
北京中间印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云
杨云介绍中间剧场及身为剧场经营者的体会,认为经营和创作是两条主线,创作者、经营者两个角色要做好平衡。希望未来新文艺团体可以“抱团取暖”,增加彼此间流量、资源以及能力的共享。
《北京日报》记者王润
王润认为,“文艺两新”是北京的骄傲,北京民营剧团无论是原创力量,还是多元化的生存状态,都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希望扮演好媒介的角色,为“文艺两新”赋能。
文艺报新闻部主任、编审徐健
徐健表示,民营剧团首先应熟知政策,清晰认知政策出台背后的意义与创作导向;其次应积极转型,发挥对市场敏感的优势,开拓多元生存空间,抓住新生态下的合作机遇;最后要注重创作,发挥戏剧的本体优势。
北京剧协新文艺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杨乾武
本次研讨会是2024北京新戏剧展演的活动内容之一。该展演由市文联主办、北京剧协承办,旨在为“文艺两新”提供创作展示平台,扶持首都新文艺组织戏剧创作的良性发展,引导首都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在实践中成长为自律自强的新型“文艺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