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我不是保镖》研讨会在京召开
5月13日,由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演艺集团新剧本杂志联合主办的话剧《我不是保镖》研讨会于北京文联召开。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杨建英、副处长韩培,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新剧本杂志主编王珏等,著名导演、编剧郭宝昌,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廖向红,国家一级编剧马维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陶庆梅等专家和领导及该戏的主创人员编剧刘深,中导演黄凯,北京歌舞剧院著名演员、主持人李菁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主持。
《我不是保镖》是北京歌剧舞剧院为第二届“梦想成真”北京演艺集团五月演出季特别打造的诚意之作。该剧以舞台剧的建构巧妙地融合相声、大鼓等曲艺手段,用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一段民间奇人异士四两拨千斤、智斗贪官的喜剧故事,展现了演艺界重“义”敬“艺”的精神传承,并运用了北京胡同语言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多种文化传统共同浸润的北京日常生活,涂染了北京民俗生活的浓郁色彩,形成京味艺术的独特风格,具有贴近、深入、悠长的艺术况味,首演过后,得到观众朋友们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会上,专家们针对《我不是保镖》的创作和艺术特点展开了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对该剧新颖的创作方式表示了赞赏与认同,并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以好剧本为根基的、雅俗共赏的原创好喜剧,同时也针对该戏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陶庆梅认为这部戏代表了中国戏剧正确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中国美学应有的特点;曲艺表演方式的适度介入,会打破话剧固有的传统表演方法。北京剧协副主席李龙吟认为这个戏的出现是个了不起的创举,以喜剧的形式来歌颂“反腐”的英雄,以反腐为主题,又贴近市场,这是难能可贵的。郭宝昌认为这部作品将民族美学与西方元素结合得十分完美。北京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高音建议能够给出更多空间让曲艺演员的绝活儿有更多展示。另外,专家们还针对剧目中可继续调整之处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在成功完成首轮演出后,主创人员将对演出进行总结,调整和修改,力争打造出有北京特色,文化底蕴的原创精品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