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协会动态

2023北京文艺论坛观点撷录|影视作品的新成果与实践路径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01

  第十九届北京文艺论坛期间,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者和评论家展开8场圆桌对话,围绕文学、影视、戏剧、舞台艺术、网络文艺、造型艺术、文化产业、青年评论等不同艺术门类,结合北京文艺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讨论新时代北京文艺传承发展的核心问题,助力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深耕“演艺之都”建设,为首都文艺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11月20日起,京艺苑陆续推出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第二单元:影视作品的新成果与实践路径

 

 


胡智锋
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近年来中国影视现象级作品之观察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化、市场化的产业,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的特点。近年来北京影视创作,无论是从事业还是到产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电影、电视、网络视听领域出现的一些重大主题作品以及现象级作品,不仅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还产生了良好的市场效应,赢得了口碑与市场双丰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观察梳理近年来特别是近一两来北京影视创作、制作、生产、传播的新成果、新经验,描绘和展望未来北京影视创作、发展的新空间、新革命,迫切需要影视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高小立
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研究员

  新京味电视剧的实践路径

  新京味电视剧具有以下特点:时空背景、人物关系、戏剧冲突的主要发生地在北京,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立足首都战略定位,反映近现代风云激荡的历史变迁。相较于其他类型电视剧,新京味电视剧具有上述特征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对个体内心的情感、独特生命体验的深度挖掘,以及在更高维度去思考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之间的关联性。结合这些特点,就新京味电视剧创作多样性实践提四点建议:一是要努力摆脱京味电视剧题材窄化的问题;二是要给予新北京人更多的关注度;三是要强调文学性对于新京味电视剧的文化滋养;四是要搭建剧本交流的平台,为新京味电视剧的创作注入更多动力和动能。

 


赵卫防
北京评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传统艺术对当下电影叙事的促进

  近年,国产电影显现出了一种十分明显的趋势——叙事能力不断提升,这种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影视行业整体艺术质量的提升。电影的叙事性暗含了数千年来,中国观众喜欢听故事这样一种接受习惯,也符合中国文学、中国戏曲、国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对传奇叙事的主体诉求。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特别是叙事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发生在当下中国叙事的提升是中国电影艺术的进步,这种进步是中国传统叙事在创新基础上的回归,是中国电影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次对接,也是“双创”的一种具体实践。在这种语境下,中国电影渐渐摆脱他者的文化束缚,体现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自信。

 


赵宁宇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

  深扎沉潜,砥砺前行

  作为电影创作者,就影视剧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两点思考:一是要抓好剧本这一源头,剧本创作要直面当前沸腾的生活,在新北京人和新北京生活中去发现、捕捉创作素材并及时进行表现,避免题材越来越窄化问题。创作要敢于面对当前社会的矛盾、冲突。影视人有责任站出来批评社会现实问题并督促改进。二是要抓住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在提高讲故事能力的同时,多措并举大力提升编剧地位,为编剧和先期团队提供沉潜开掘的空间,以此不断推动北京影视事业繁荣发展。

 


谭政
《电影艺术》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

  新中国动画学派的崛起

  从规模、市场、技术、叙事四个维度对新中国动画学派进行分析:一、创作力量日益庞大,创作主体呈现出门类多样性、年龄年轻化特点,创作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二、目标受众从低幼儿童渐渐向大众群体迈进,开始建构系列片。三、技术手段的全面提升,三维动画大力发展,促使中国民族化审美在电影中得到细致表现。四、形成不断发展的以民族风格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思想的动画生态群落。当前,新中国动画已经成为中国新主流市场的主要力量,塑造出了自信的中国形象。

 


顾亚奇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从中轴线纪实影像重新发现“文化北京”

  从北京中轴线谈起,结合纪录片,就如何重新布局影像中的北京提几点建议:一、在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纪录片原有的生态模式正在重建,北京应进一步推动纪录片发展,以完善“大视听”产业,为构筑北京城市新形象进行创新性实践。二、北京应率先打开纪录片产业发展新格局。三、重视北京符号的提取,利用纪实影像的优势,深挖城市个性和稀缺性。四、进一步加大北京题材纪录片开放合作力度,鼓励中外合拍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讲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故事的优秀纪录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