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文艺论坛”专栏丨陈京炜:宝箱里面有什么——电子游戏视听内容与用户创作内容
宝箱里面有什么
——电子游戏视听内容与用户创作内容
文/陈京炜
说起电子游戏,读者脑中可能会联想起激烈的对战、炫酷的特效或者轻松的玩法、无尽关卡的挑战,可能还会有感人的故事、激动人心的旅程以及一同在游戏世界中快乐同行的朋友。无论我们带入了哪一个游戏和哪一段经历,都不能否认的是:游戏不同于其他作品形式,它依赖于玩家的主动参与,并会因为这种参与而直接影响其走向与结果。因此,文艺作品所追求的“沉浸感”和“心流”,在电子游戏中更加容易得到实现,电子游戏的玩家也比其他类型作品的受众更加容易忘记时间,更加容易投入情感。
电子游戏自上世纪70年代正式作为商业娱乐媒体加入娱乐工业以来,一直不断发展。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子游戏从最初只能单色显示并进行有限交互,发展到当下最先进的显卡和运算技术与游戏引擎相互成就,不断挑战更好的显示效果与更优化的硬件负担,这使得电子游戏获得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更少受到硬件机能的限制,而将创作重点集中在内容的表现上。我很清楚地记得,在六、七年前的课堂上,我设计了专门的“移动游戏”专题,请同学们在机能受限的情况下设计吸引人的玩法。而在短短几年之后,这个专题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硬件在使用场景上的差异仍然存在,但所受的技术限制已经所剩无几。
纵观艺术科技的发展史,大多数创作应用型的科技都有从“小众专业者”向“大众爱好者”普及的过程,无论是数字绘画、电子音乐、数字视频还是电子游戏。相应地,电子游戏的视听内容的发展也带动了用户创作内容的生长。不同于影视剧,当下极少有对用户创作内容持反对态度的的电子游戏,这与游戏更需要通过玩家交互才能实现其完整形态实现全部价值有关,当然也与游戏的盈利方式不同于影视作品有关。
电子游戏相关的视听内容,更像是电子游戏中最常见的道具——宝箱,在打开之前总是充满期待,打开之后却会发现,宝箱里藏着的可能总会在我们的预料之外。
一 宝箱一:游戏中的预制动画
不同的游戏玩法能够带给玩家交互的快乐,但想要真正与玩家建立情感联结,使玩家获得更深层的感受,就亟需叙事。游戏为了叙事需要,往往会暂时剥夺玩家对于游戏角色的控制权,转而采取预制动画,以设计好的镜头与叙事节奏展开剧情铺陈。这种预制动画在多年前受限于游戏运行硬件机能,多以预渲染的方式呈现,而近年来则更多根据展示玩家特色需要或叙事需要而选择即时渲染或预渲染。
游戏动画对游戏世界的背景有极强的补充作用,玩家通过动画来获得游戏操作之外的信息和故事,为自己的行为赋予意义,进而对游戏世界和交互行为有更深刻的认同。因此,游戏动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玩家对游戏的评价,也有了被调侃为“用心做动画,用脚做游戏”的暴雪、育碧等行业一流企业。
极少有游戏官方会将优秀的游戏预制动画直接搬到网络视频平台播放,而开发者对于玩家将游戏动画录屏发布到网络视频平台的非盈利行为由于客观上促进了游戏良好口碑的传播,一般也不会被追究侵权责任,而成为了连接开发者与潜在玩家的桥梁。
二 宝箱二:游戏相关衍生动画与音乐会
基于游戏的良好品质,开发者往往会制作宣传视频(即PV,Promotion Video),最常见的是基于情节的剧情PV和基于人物的角色PV。作为宣传手段,PV最大限度展示了角色在游戏中的游玩状态与个性特色,尤其在付费抽角色类型的游戏中,承担了重要的作用。角色PV总会尝试将玩家“基于角色数值能力选择角色”的理性判断拉向“基于对角色认同与喜爱”的感性冲动,提升玩家为角色付费的可能性。以《原神》的经典角色“钟离”为例,2020年11月底,其角色PV《钟离:听书人》在bilibili播放量超过3000万,在海外视频平台播放量超过2000万。在视频的评论中,不少玩家会提到看这个PV已经成为了习惯,在他们看来,这个不到2分钟的视频已经超越了角色PV,甚至不亚于电影带来的震撼与深意。无独有偶,尚在制作中的《黑神话·悟空》凭借优秀的制作技术与极具中国特色的角色设计使得不少海外玩家除了叫得出“Monkey King”,对于《西游记》中的其他神仙妖怪也开始感兴趣;而就《昭和米国物语》更是开创了“讲中国故事何必讲的是中国的故事”的先河,用我们对于美国、日本的刻板印象创作游戏,用国人的角度和语言讲述架空世界。加之游戏中文语音与中文传达的意境是英文难以翻译到位的,不少海外的原神玩家学习起了中文,一边看着游戏画面,一边看着学习中文的书籍,一边记着笔记写着拼音的场面,让人不禁想起自己年少时候沉迷日本漫画的样子,也让不少中国玩家不由得感慨,游戏成为了建立文化自信的新途径。
在具有广大受众的基础上,游戏开发者制作衍生动画已非个例,独立的动画叙事连续性与视角的变化,能够从另一个侧面将游戏世界补充完整,甚至从其他讲述者角度解读同一段故事,更加丰富游戏世界,将游戏世界从一个平面拉伸为立体多面,建立其虚拟宇宙,为游戏IP的进一步利用打下基础。
作为游戏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长期以来都是不可或缺的。优秀的音乐作品独立演出的音乐会也已经是作品成熟的标志之一。无论是早年FC游戏音乐会、《最终幻想》系列作品音乐会、暴雪游戏音乐会,还是当下最受玩家关注的《原神》音乐会、《明日方舟》音乐会、《王者荣耀》音乐会,都是拓展了游戏文化的边界。在QQ音乐等平台,可以看到听众在游戏音乐下不乏“一听到就仿佛置身某地”的评论。与游戏画面、交互密切关联的音乐不仅仅是视听体验的一部分,更是玩家情感的寄托,是玩家与游戏共鸣的记忆点。而线上音乐会更成为全球玩家的又一个关注点,原神第一次线上音乐会在Twitch直播平台上吸引了超过33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其相关视频1天突破200万播放,随后点睛使用民族乐器的“映春华章”线上新春音乐会不仅直播人气达3380万,甚至发挥了音乐的跨语言交流能力和感染力,尤其云堇的《神女劈观》,更让国外观众重拾了云堇剧情PV带来的震撼记忆,再次成为了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范例。
三 宝箱三:游戏外的用户生产内容
游戏预制动画、衍生动画与音乐会在内的视听内容,都是游戏开发者官方或明确授权的创作。用户生产内容(UGC,User-generated Content)伴随web2.0而生,是用户作为信息提供者、内容创作者所原创的内容。但在ACG领域长期以来都存在的“同人”文化,使得基于游戏内容的用户生产内容出现得尤为自然。
根据创作者的兴趣、能力不同,游戏UGC内容也分外多样,有天马行空的文字故事,有基于角色特点创作的漫画,有在游戏中编演自创故事录像配音的视频,有游戏游玩直播和反映视频,也有精彩战斗和攻略视频,甚至还有利用游戏bug将本不能见面的NPC聚集在一起拍照留念的视频,可以说汇集了玩家各种奇思妙想与热情。UGC本身已经为游戏带来了话题、流量与热度,衡量一个游戏是否被玩家喜爱,其UGC作品数量与质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创作工具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玩家得以创作自己的UGC作品,而最重要的核心仍然是游戏原作的内容支持。
在《神女劈观》发布之后,快速掀起了全球玩家对于京剧的热情,不仅是原视频播放量激增,更有很多具有音乐才能的普通玩家和观众翻唱、演奏。随着热度的增加,这个游戏视频真正实现了“出圈”,从2022年1月中旬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曾小敏粤剧翻唱开始,京剧梅派传人梅葆玖先生的入室弟子郑潇,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淮剧名旦陈澄,上海越剧院旦角、傅派传人裘丹莉,国家一级演员、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秦腔四大名旦之一的齐爱云,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温州市瓯剧团当家小生方汝将,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代表性传承人罗慧琴,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曾获国家文化部最高奖“文华表演奖”的袁小良,上海昆剧团刀马旦、武旦演员钱瑜婷,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越剧演员舒锦霞,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老生傅希如等超过20为国家级演员,7位梅花奖得主参加了《神女劈观》的再创作,掀起了国内青年观众关注了解各种传统剧目的热潮。
正如《神女劈观》中的那句唱词:曲高未必人不识,自有知音和清词。传统文化并非故步自封,而是乐于不断与当代文化结合、创新,传统文化在当代能够通过游戏视频焕发新的活力,吸引青年观众,这是当代电子游戏能够做到也应该承担的责任。电子游戏的视听内容不仅在游戏内,更能在整个互联网视听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