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协会动态

“坊间对话”第14期:探讨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之路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08

  作为一种舶来的艺术形式,音乐剧在我国经历了从原版引进到制作中文版、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历程。音乐剧的本土化、原创化是谋求音乐剧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疫情对原版引进音乐剧的影响,客观上也为中国原创音乐剧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如何在吸收国外先进制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特点创造性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产生原创音乐剧精品,是音乐剧创作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9月29日下午,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14期“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音乐家协会承办,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协办。活动由北京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赖洪波主持。来自高校、文化企业、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的近40位文艺工作者来到现场参加活动。京艺苑视频号、微赞直播、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视频号等8个平台开展了线上直播,总观看人数达21.13万。


对谈现场

  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黄宗权担任学术主持人,中国评协副主席、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作曲家、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音乐剧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宝玉,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教授、音乐剧导演黄凯为对谈嘉宾。嘉宾们围绕音乐剧评判标准、中国原创音乐剧存在的问题、如何推动精品音乐剧创作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学术主持 对谈嘉宾

 

“好的音乐剧应该好看、好听、可回味”

  对谈嘉宾从一部好的音乐剧的评判标准谈起。黄凯认为,好的音乐剧应该好看、好听、可回味。好看即有好看的故事、好看的舞台美术形象;好听是音乐剧的魂魄,即要有好音乐,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可回味,即要有一定的供观众遐想的空间、供观众回味的哲思。

  宝玉则认为,音乐、表演和推广是决定音乐剧品质的三个重要因素。音乐性应该放在第一位,一部音乐剧能否立世首先要看音乐。其次,要看表演,优秀演员能够很好地表现导演意图和音乐家的音乐意图,通过二度创作增添剧本本身的光彩。第三,要看推广,即要有进行宣传推广的经纪人队伍,让音乐剧真正走向市场,在实现艺术价值的同时,达成作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周海宏则认为,市场表现、大众个人偏好、作品本身艺术品质的高下是三个完全不同的论域,不能混为一谈。他从如何定义音乐剧谈起,认为除了唱法以外,审美知觉复杂度是区分歌剧和音乐剧的重要标准。音乐剧的音乐形态相对简单,审美知觉复杂度也相对较低,观众不需要经过专业的审美训练也可以欣赏。对于创作者来说,首先应摸清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规律,然后锁定受众对象,再来调整审美知觉复杂度和文化风格的偏好,才能推出好的音乐剧作品。

“音乐剧是综合艺术,音乐剧的发展需要综合的力量”

  宝玉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短板总结为“三人三力”。一是作曲家的功力,即作曲家应该具有音乐叙事的能力。二是制作人的眼力,即制作人需要具有艺术高度、世界性眼光和辨别优秀作品、优秀人才的能力。三是乐评人的耐力,即乐评人要放眼未来,从艺术史的角度考量一部剧的艺术价值,要耐心做好观众引导工作,用专业的知识解答他们观剧的困惑,提升观众的审美品味。

  黄凯从音乐剧创作生产流程出发,认为我国原创音乐剧有两方面问题:一是产业发展和市场模式不足,即缺乏音乐剧生产、推广、营销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同时也没有形成针对创作人员的收入激励机制。二是创作团队的搭建磨合不足,存在着创作者无法适应团队分工模式、不能认清自己在团队中担负的责任等问题,导致音乐剧整合化舞台叙事能力不足。

  谈到音乐剧剧本创作,周海宏强调,编剧要用纯情绪、非叙事性的张力模式安排整个情节结构,使故事发展与音乐情绪发展结构、与人的情绪发展规律相契合,同时剧中各段词之间的情绪布局也要充分考虑音乐性。此外,编剧对于人性理解的深度也很重要,不仅台词和唱词要符合角色身份和所处情境,故事情节也要符合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发展脉络。

  黄宗权认为,音乐剧是综合艺术,音乐剧的发展需要综合的力量。他指出了目前国内音乐剧创作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编剧创作音乐剧剧本时,还停留在电视剧、电影剧本的创作思维,努力构建各种复杂的剧情。二是人物的台词、唱词并不符合人物所处的情境。三是编剧还存在上帝视角,导致故事缺乏可信度。

“音乐剧本土化,首先要接受其形式”

  宝玉认为,音乐剧是舶来品,因此音乐剧的本土化,首先要接受其形式,不能为了本土化改变其整体形式,否则就会产生文化隔阂,阻碍原创音乐剧的国际化传播。但同时,中国原创音乐剧可以有自己的内容,可以结合本土特点讲好中国故事,这才是音乐剧本土化的正确路径。

  周海宏也认为,中国原创音乐剧不能为了表现价值观取向而盲目地给作品贴文化标签、传统标签,这样会导致创作者失去对艺术本体的追求。作曲家、编剧在追求时代性、民族性的同时,应该首先回归心灵真实性,找到自己最动情的部分,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和观众产生共鸣。


观众提问

  问答环节中,现场和线上观众纷纷发言提问。对谈嘉宾围绕如何让音乐剧走进大众、音乐剧创作如何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推动音乐剧人才培养等话题,与观众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市文联于2021年创立“坊间对话”学术对谈活动。活动紧跟时代发展和文艺热点,针对当下优秀文艺作品、重点文艺现象和重要文艺思潮,邀请不同门类的文艺家、评论家展开交流,让文艺评论走进普罗大众,成为指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推动形成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审美共识。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14期。下一步,还将邀请影视、曲艺等门类的资深评论家参与对谈,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参与进来,更好地发挥文艺评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重要作用。


活动合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