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联召开京沪两地主题文艺创作经验交流暨杂技剧《战上海》观摩座谈会
全体合影
5月8日,大型杂技剧《战上海》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这是该剧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在北京的首场演出,也是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全国巡演的首站。北京市文联组织北京杂技界及多个艺术门类评论家观摩演出。
5月9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市文联研究部、北京杂技家协会共同承办的“京沪两地主题文艺创作经验交流暨杂技剧《战上海》观摩座谈会”在京召开,以《战上海》为例,交流京沪两地进行主题文艺创作经验,讨论新时代推出精品力作的创作规律。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主持。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讲话
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主持
中国杂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亦纲及《战上海》主创团队,北京市文联原副主席、北京杂协原主席李恩杰,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杂协会主席张红等杂技界专家,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原副主任徐秋,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陶庆梅,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原副主任、《杂技与魔术》杂志主编高伟,北京评协理事、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教授胡伟等各艺术门类评论家,北京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兼市文联研究部主任赖洪波、北京杂协副秘书长袁悦以及北京杂技院团代表等30余人参会。
座谈会上,《战上海》主创团队首先分享了创作的心得体会。
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亦纲
北京市文联原副主席、北京杂技家协会原主席李恩杰发言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杂技家协会主席张红发言
俞亦纲介绍了创作中攻克难题的过程,指出当下杂技不能再单纯以难度取悦观众,必须成为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才能适应新时代观众的需求。
《战上海》编剧董争臻、总编导李春燕、作曲李恒、视频设计总监韩生,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创作心得。
杂技剧《战上海》编剧董争臻发言
杂技剧《战上海》总编导李春燕发言
杂技剧《战上海》作曲李恒发言
杂技剧《战上海》视频设计总监韩生发言
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城党委书记米文锦发言
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城党委书记米文锦指出,该剧的创作不仅出了一部好剧,同时也出了一个好团队,红色题材主题创作使年轻演员的思想得到一次极大升华。
北京杂技界对《战上海》给予高度评价。李恩杰指出,该剧是杂技剧历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作品,为杂技剧的发展找到了正确方向。北京杂技界要向上海同行学习,找准大城市杂技的定位,发挥引领作用,培育行业市场,不自满,随时接受新知。
张红指出,《战上海》是团队深入生活采风创作的结果,它的创作过程是优秀团队推出精品之作的一部教科书。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原副主任徐秋发言
徐秋分析了剧中演员的表演性、场景设计、杂技与剧情的融合等突出优点,指出该剧以杂技形式融入主题创作,真正做到了为时代而歌。
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原副主任、编审、《杂技与魔术》杂志主编高伟发言
高伟认为,《战上海》创作团队把重大主题宣传和杂技剧创作进行了密切结合,推动了革命历史题材杂技剧的创作热潮,形成了良好的创作态势。
其他艺术门类的评论专家对《战上海》新颖的表现形式和流畅的叙事给予了高度肯定。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邵燕君发言
邵燕君认为,《战上海》融合了影视、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找到了传统艺术走向当下、走向年轻人的一个合适的路径。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陶庆梅发言
陶庆梅认为,《战上海》体现了传统艺术的创新,通过叙事性与舞台空间的结合,突出杂技艺术强烈的表现力,把传统艺术富有魅力的美感现代化。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教授胡伟发言
胡伟认为,该剧的舞蹈编排非常巧妙,多种艺术互相助力,最终服务于杂技艺术本体,是多种门类艺术跨界融合的成功典范。
陈宁作了总结讲话。她表示,《战上海》给精品文艺创作带来许多启示,值得学习。主题文艺创作的站位要高,要贴合时代,主动谋划。创作者要“永远向前看”,不断创新。同时,要牢记艺术的检验者是人民群众,把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融入创作,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向其他艺术门类借鉴学习,艺术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她希望京沪两地文艺界加强学习交流,促进两地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此次活动是北京市文联“2021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研讨活动第一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市文联将组织首都文艺评论家对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进行观摩研讨,让舞台变成学习党史的生动课堂,推动文艺评论为优秀文艺作品积极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