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发展中寻求创新之路——2014华北五省区市杂技新人新作展演研讨会综述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表演杂技《童梦》 吕小中 摄
3月23日上午,由北京市文联、北京杂技家协会主办,北京杂协承办,市文联研究部和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的“杂技艺术的综合呈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2014华北五省区市杂技新人新作展演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杂协主席李恩杰,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德新,中国杂协副主席、北京杂协副主席孙力力和来自全国各省市杂协领导以及杂技、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舞美等多个艺术门类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北京杂协秘书长董蕾主持。
舞台:挑战的天地
会上,专家们首先围绕杂技艺术在舞台上的综合表现进行了研讨。大家普遍认为,此次展演活动北京以领航者的姿态为观众奉上的饕餮盛宴,立意新颖,亮点不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呈现在舞台的杂技表演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使杂技在舞台上的展现面临更高的挑战。北京评协副秘书长解玺璋认为,这次杂技展演在舞台上表现了“炫、奇、力、美”四大特点,给人的冲击力很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陶庆梅说,因为杂技已经搬到舞台上,所以一定要考虑整个舞台综合的表现,包括音乐、服装等。
专家们指出,在杂技表演的舞台上,音乐应该引起重视。《音乐周报》总编辑白宙伟觉得在开幕式演出节目中,跟音乐结合最好的是《晨趣空竹》和《协奏•黑白狂想——男子技巧》这两个节目,从整体上看杂技的音乐还需要加强。他说,音乐在表演艺术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审美的心理支撑和延展。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李岩说,此次展演音乐的原创性太少,特别是在开幕的宣传片和节目中都选用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音乐。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专曲专用。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副团长董争臻谈到,国内大多数团队因为资金问题不去找人专为杂技节目写音乐,这种情况应该改变。
共鸣:情感的交流
作为舞台艺术,杂技表演如何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陶庆梅提出,杂技是否只有在挑战极限的时候才能引发情感共鸣?能不能更好地和日常的东西做一些结合?比如在情感上、在叙事上与观众有更多交流?而难度不用追得那么高。
北京京剧院编剧林蔚然认为,杂技编导需要关注如何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提高对观众的吸引力,它的形式与技术、装置与表演的契合都很重要,在编排中赋予故事性可能更能增加亲和力,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教授党宁认为要突出杂技的特点,加强舞台的整体效果。他说,整个演出节奏太快了,其实有些节目可以舒缓下来,音乐不需要那么强烈。另外几位专家提到了LED灯的运用问题,认为可以把舞美搞得再细致些。
创新:必然的选择
杂技艺术在近30年来获得的长足发展有目共睹,说到未来的发展,大家认为创新是必由之路。河北省杂协副主席周良田指出,杂技是国际化的艺术形式,我们演员的创造力还需要加强。例如爬杆,我们几十个人演,人家一两个演员演,一个节目下来演员把爬杆所有的技巧都掌握了,表现技巧还很完整,这对我们的启发太大了。
中国杂技团总工程师王建民说,在道具设计上,“求新求绝求唯一”是创意与创立的结合点,要做到预料之外、前所未有、不断变化和创新。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真说,所有的艺术和运动项目都在找自己的创新之路。今天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舞蹈编导在介入杂技的编创,舞蹈编导与杂技本身特点得到了很好地结合。在这一点上,杂技的进步比舞蹈更大。
杂技的创新还体现在体制的创新。周良田说,观众消费有等级,欣赏层次也有等级,各杂技团不必都往一个方向去挤,要选择好自己的特色定位、艺术定位。
李恩杰说,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状态下,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战略问题值得大家仔细思考。我认为这是杂技怎么适应市场的问题。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观众、没有市场就没有发展的可能,我们要清醒地认识获奖与市场的关系,好好研究如何为好的杂技节目贴上标签。
边发吉说,这些年来,大家都在探索杂技究竟应该走哪一条路。这个路就是我们曾经说过旧杂技和新杂技的区分,旧杂技就是竞技、单一、杂耍的表演模式,新杂技是以杂技艺术为核,集其他姊妹艺术为一体,富有后现代意义层次的新型的综合艺术模式。时代在前进,单独的艺术门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杂技必须走跨界、混搭的模式,但也不能失去自己的本体语言。现在全国很多专门的杂技场馆都正在建设,整个业态的发展说明杂技大有希望,我们相信杂技的明天会更美好。
(研究部、北京杂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