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协会新闻

用画笔记录历史——访湖北师范大学教授李也青  

[关闭本页]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蒲波
发布时间:2020-03-20

抗疫长城(中国画) 李也青
抗疫长城(中国画) 李也青

  在武汉封城前两日,中国美协会员、湖北师范大学教授李也青回到荆州乡下,没曾想,这一隔离就是一月有余。每天清晨,当他看到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数字不断攀升,蛰居乡下的他都倍感揪心。“作为画家,我不能像医务工作者一样与死神、与病魔面对面直接搏斗,唯有满怀深情饱含热泪用画笔记录这历史的一刻。 ”李也青说。

  疫情期间,他铺纸挥毫,创作了中国画作品《使命》 《抗疫长城》和《患者出院医者仁心》 。那幅四尺整张、记录军队医务工作者登机奔赴武汉的作品《使命》 ,抒写了李也青对中国军人每当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无限崇敬之情。作品《抗疫长城》在六尺整张的宣纸上安排了近40个动态各异的人物造型,运用构成的分割方法,画面设计错落有致,人物组合上既有长城含义的整齐感,又有人物主次的空间错落感,并用黄鹤楼和长城作为画面远景,将医护工作者、军人、患者与黄鹤楼、长城融为一体,给人以当代军人和医务工作者筑起新的长城的观感,传达出全民共筑新的长城、战胜疫情的信心,也体现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

  《患者出院医者仁心》有着跟《抗疫长城》类似的背景,长城和黄鹤楼依然成为特定的精神象征出现在画面中,在身穿白色、浅蓝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的身影中,出院患者的橙色或者红色身影非常醒目。在画面下方,一条写着“我们出院了! ”的红色横幅将画面的气氛推至高潮。画面无声胜有声,胜利的手势、怀抱的鲜花以及患者和医护人员用胳膊共同拼出的“爱心” ,还有微笑的眼睛、振奋的神情等,让画面流溢出暖暖的气息。

  “危难时刻,全国的医务工作者纷纷冲向一线、奔赴湖北,共同筑起一道道防疫长城。他们的无畏和责任心挽回了一条条生命,多少患者在无助绝望中呐喊,但只要看到他们的身影心中顿时安定……医务工作者这个平常的称谓,此时是多么温暖人心。 ”李也青说。虽居乡下,他也好像感觉到天空不时地传来阵阵轰鸣声由远而近,那是载满医务工作者的一架架飞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飞来中部,去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

  李也青还创作了两套短篇连环画作品,分别表现抗疫逆行者和志愿者。他认为,用连环画的形式讲述抗疫中的感人故事,图文并茂,会产生很好的社会传播效果。“现在年青一代画连环画的人不多了,其实连环画无论是造型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很能锻炼画者的功力的。 ”李也青举例到,老一辈人物画家如黄胄、程十发、李震坚、刘国辉、吴山明、冯远、施大畏等都是连环画高手。他曾撰写文章呼吁美术学院重视连环画教学,“连环画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现在正焕发出新的生命” 。

  面对抗疫美术作品创作引发的不同的声音,李也青认为,疫情期间的抗疫美术作品创作确实相当程度上表现出类似于新闻手段这一临时功能,这些作品更大的意义是让人们反思抗疫事件的价值体系,以正面歌颂或者悲剧叙事的方式引起人们对如何与自然生态相处的反思。尽管可能出现题材过于宏大、艺术语言相对贫乏、艺术内涵比较浅薄等问题,但这些作品汇聚起来,所体现出的那种悲剧的力量,值得艺术家去深思和在未来的创作中作出进一步的探索。他说:“一个艺术家,一定要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只沉浸在古人笔墨里,或者嘻哈调侃似的玩几笔笔墨是孤芳自赏。艺术家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为时代为人民写照、记录时代的变迁是当代艺术家的责任。 ”

  李也青在美术界以人物画立身。过去,他的人物画创作主要是两类题材,一是古代题材,二是现代题材。他曾侧重关注城市农民工群体,并且在表现方法上探索了一种水墨画新方法“水墨石刻” 。“我是受到古代石刻的启发,如汉代霍去病墓道雕塑,那些雕塑千年来受风蚀的影响,原先清淅的轮廓变得模糊,而如今感觉更具有精神性。 ”李也青由此反复试验创作出“水墨石刻”新技法,用此法表现农民工的精神内涵。

  此次李也青创作的抗疫作品也是延袭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只不过不像以往创作的农民工题材作品那样表现意象,而是更接近写实,在构图上用平面构成处理方式,把多场景、多人物平置在一个画面中,使之更具有叙事性。“对于不同题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是艺术家应该具备的能力。 ”李也青继续讲到,新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虽然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长足发展,科学的西方素描造型为创作具有精准表情的现代人物提供了科学保障,但同时呼吁中国人物画改革的声音一直存在,很多美术家希望能重建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写意性和精神性。“这也是我探索水墨人物画新技法的一个潜在动力”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