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家山处处娇》创作感言
一年一度的“北京意象”写生创作活动开始了,今年画密云。
初夏,我参加北京美协组织的密云采风,没有想到会住在石塘路。故地重游,十多年前,我是这里的常客。石塘路是石城镇的一个小村,要离开大路才能找到它,但是西直门到古北口的火车却在这里有一站。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调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以后,偶然发现了这趟车,它一早发车,下午返回。坐车的人并不多,倒是有相当数量的石塘路村的大嫂在车上往来穿梭,手拿各自农家院的照片,不停地劝说旅客住宿。从她们口中,我知道了石塘路是旅游中转站,从这里可以去往许多景点。果然,站台旁停着许多面包车,10元一位,负责来回接送,很守信用。好几年的夏天,我和老伴就这样来密云旅游,石塘路周围的景点都跑遍了。但是,来了那么多次,石塘路村是什么样,却说不出来,因为每次都在车站就被面包车拉跑了,下午直接拉回火车站等车。后来,有了汽车,火车就不坐了。
石塘路是这次采风画家们的栖息地,吃住都在这里的“古城人家”。旅游资源经过组合,农家院也发生大变化。“古城人家”的祁老板喜欢书画,房间和走廊里挂有许多画,有不少是高手之作。
傅以新老师画作——《眼底家山处处娇》
早晨5点多,太阳已冒出山头,我穿过有烧烤桌的废石亭、长着杂草的碎石甬道,和围着它们的密密匝匝的树林,蹚过挂满露珠的齐腰绿草,到了村北土岗边,脚下是一大片布满绿草的河滩。水早就没有了,晨阳在宽阔的绿地上拉出一条条长长的树影。河滩对面的山上布满大块的深沉暗影,与山体的着光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一条白色的公路桥横亘在河滩和群山之间、蓝天白云之下,犹如运动中的利剑。啊,天然画面,不过更适合油画。
密云的林木覆盖率在北京市各区县中毋庸置疑是最高的。接下来几天的所见,我已经把它称为“绿色密云”了。而石城镇得天独厚,域中有白河穿过。白河大峡谷壮丽多姿,从高处的公路上向下望,河道回还折曲,有时几乎成环状。群山则连绵迭递至于无限,远山完全成了蓝色,近处山峰坚劲的石崖与漫坡的绿树交相辉映,好一派北国风光!白河大峡谷派生出众多著名景区,如黑龙潭、清凉谷、桃源仙谷、天门山、京都第一瀑、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然后与怀柔相接。2011年,北京美协组织画怀柔,我画的就是太阳在弯曲的白河中的倒影,题为《柔情曲尽几回环》。如今,面对密云段的白河大峡谷,不禁激动万分。青山依旧,树木更加繁密,而我却白发频生,仅是几年的时间啊,还是抓紧时光,把青山留在作品中吧。
山区的气候瞬息万变,汽车正行驶在公路上,只见刚才从远山背后升起的云团,已经追了上来。突然,狂风大作,公路边的树被吹得几乎要横过来,树叶瑟瑟乱翻,车身上的阳光不见了,代之以横向泼来的倾盆大雨。司机在大风起时就把车停在公路边一块巨石的侧面了,此时从车顶泻下的雨水,完全遮住了我们的视线。画家们都不再说笑,静等着大雨停歇的一刻。大约半小时后,风雨骤停,太阳又从云中射下光芒。曾经消失的远山,虽然还在云罩之下,但已能分别出几重剪影般的层次了。车重新发动,阳光下的柏油路很快就不见了雨的痕迹。
这几天,除了那场急雨,都是大晴天。白天阳光极强,早晨和傍晚又变得柔和,几乎没有雾霾,清晰度很高。在强光下写生,是对画家的考验。我用的是细笔水墨写生,几天下来,集得十多幅,收获颇丰,但是为“北京意象”画什么,心中并无把握。
石城镇采风写生的印象,我记在了《密云白河大峡谷写生》诗中:
长龙夹水越崎嵚,波动粼粼染绿茵。
傲宇苍茫雄奋笔,崇山旷远壮披襟。
林深何处寻村影,崖阻谁人觅鸟音。
乍起风狂横雨柱,霎时云散泻流金。
第二周,我又参加了冯家峪镇的写生活动。冯家峪乡地处密云西北,山深林密,山多地少,它没有石城镇的旅游优势,来的人不多,但却更多保持了山乡的原生状态。村子的规模都很小,房屋院落依山而建,方向不一,却别有一番组合之美,与屋后的林木融合成天然的小品画构图。
冯家峪镇有白马关河流经,与白河相比它就是小河,却长年不断流。它有四个水库,我们参观了其一响水峪水库,库容虽小,却秀出群伦。挟坝的山,高峰突起,山脊蜿蜒,崖陡坡长,丛树点点,十分入画。
这几天一直是雾气昭昭,还不时伴着小雨,写生要抓紧时机,众画家往往在能避雨的小亭中,挤在一起写生,这本身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我们所住的黄梁根度假村后面的山上,有个小亭子,晚饭后天色已昏,我和画家李春海爬了上去,隐约能看见对面山形的优美曲线。雾中传来尖细的歌声,从声音移动的速度猜度,是几个在小路上骑车而行的姑娘,好美的境界!第二天一早,我们再次登顶,一定要把山村的印象记下来。山虽不高,但是每一级台阶却很高。若在以往,登山决不算事,但多年之后的今日,膝盖磨损已很严重,医生不断叮嘱,到时还是无法抗拒山的诱惑。在早晨的密雾中,四脚着地、低头向上爬,虽然不雅,却快而省力,只是常要顶上横折的树枝。朦胧山色,以淡墨线条写出,自有一种空气晃动之感,别有趣味。画完,太阳从浓雾中露出迷蒙的身影。
晚上,回想一天的收获,作了一首短诗记早晨的爬山感受 :
登山不见山,前后尽茫然。
四脚轻些许,一枝阻胜烦。
壮心愁未已,老腿慰能攀。
忽现迷蒙日,为吾展叠峦。
陪同画家采风写生的密云的县文联和乡镇干部,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每一个村子,每一条溪流,每一道弯路,每一块土地,他们都很熟悉。他们规划了完备的写生路线,200多名画家分为十批,有的一批中还兵分两路,把密云的面貌充分展示在画家们面前,这表明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他们作向导,画家们的眼界得到了最大的拓展。这是历年来组织工作做得最好的一次。我参加的是其第九和第十组。
采风归来,进入创作阶段。写生稿积累了不少,但作为山水画家,仅仅满足于写生记录远远不够,意境的升华才是最重要的。“北京意象·生态密云”画展,每个画家只能展出一幅作品,因此要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又能以美的境界打动人的场景。
我最后选择的画面是以冯家峪镇的响水峪水库为主体,它虽然远没有密云水库的规模,却是调节气候的肺泡,崇山峻岭中的璀璨明珠。构思明确了,决定用青绿基调来表达,飘展的山坡用传统披麻皴,既能说明山体结构,又能展现其由近及远的透视度。果然,山的运动形态出来了,这正是理想中的造型。
在构图学中,画面底边是实现空间效果的关键,我在此突入了一个山头,来与主山呼应。山头放置什么?——树、人、动物、岩堆?我想到了在南台子村之所见。那天早晨,画家一行人来到村后高坡上俯对全村,忽然几十只白羊从村路上漫出,爬上侧面的山坡。我急忙赶过去,爬上被羊蹄踩松的土坡,羊群早已没有了踪影,心中好生遗憾。现在,我要把这群羊放到这个山头上,跟着放羊人一起去赞叹家山之美。
开始,人和羊画大了,缩小后,境界才开阔起来。放羊的场面在画面上虽然位置较小,但却有点睛之用,羊的数量、动态、聚散关系,还有放羊人的动作,颇费了一番脑筋。
作品完成后,觉得意犹未尽,想题一句话来充实,正好创作过程中写了一首诗,就把首句用上。自此,作品才算正式完成。现即以此诗作为本文的结尾。
眼底家山处处娇,清风送爽暑初消。
歌传乡里新村道,情系溪头旧石桥。
万木遮天齐日远,群羊攀岭与云遥。
登坡喜看垂枝果,一啸抒情景廓辽。
画家简介:傅以新教授,1943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顾问,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科,曾长期执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后调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