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故事|抓住老北京的魂儿——记刘家成
抓住老北京的魂儿——记刘家成
暖阳拂过青砖黛瓦,鸽哨划破天际,胡同里的院落间传来阵阵私语——关乎家常,关乎菜蔬花草,关乎苦乐哀愁……在导演刘家成的镜头里,属于四九城的记忆,正在悄然苏醒。
如今回望,京味儿题材更像是命题。“我生于斯,长于斯,我的灵感和本性都源于斯。”刘家成的10年京味儿剧创作生涯,倾注的是根植于自己生命的情怀,最终交付观众的,是他所缔造的一派真实又鲜活的燕京图景。
“路虽长,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是刘家成行事的信条。18岁时,刘家成考入了北京京剧二团,成为一名演员,他相信“一切的相遇皆有因由”。京剧苦练唱念做打,一板一眼,含糊不得。“至今,我都特别感谢那一段经历,让我掌握了对节奏的把控,包括人物的出场,甚至讲故事的张弛。”
“用心用情用功”,也是在那时,刘家成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从戏曲舞台走向影视舞台,从演员转身成为导演,蛰伏许久的刘家成,接到了古装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导演任务,那一年他35岁。
“那时候,平均每天就睡4个小时。”刘家成的准备工作做得细致深入,他写了厚厚的导演阐述,详细描述了戏要拍成什么样,对化装、服饰、表演有哪些要求。和珅的扮演者王刚,在第一次拿到这份导演阐述时,忍不住感叹:“这么多年了,已经很久没见到有导演在写这个了。”
电视剧一播出,观众的声音便纷至沓来。当出租车司机、亲朋好友、街坊四邻,开始不断地在他周围讨论剧情时,刘家成意识到,这部戏“成了”!当时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正当刘家成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个最大的困难摆在了他的面前——剧本荒。刘家成回忆,正当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傻春》这部作品一下吸引了他。“这是一个扎扎实实的故事,人物饱满,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式,让我感到一下子就能抓住它的魂儿。”刘家成喜出望外,当即决定放手一搏。
2011年,电视剧《傻春》初登荧幕。这个聚焦于北京四合院的故事,不仅深受北方观众的喜爱,而且打破地域壁垒,成功过江——于上海电视剧频道热播,一举拿下东方卫视最受电视迷欢迎的剧集称号。这意料之外的成功,让初次拍摄京味儿题材的刘家成找到了电视事业的根儿。
“地域文化不存在传说中的屏障,也没有那么夸张的界限。”刘家成有了信心,骨子中京腔京韵的根扎得更深了。
两年后,《正阳门下》上星播出,以火爆的热度和高收视率,再一次印证了刘家成所诠释的京味儿艺术的魅力。在他看来,“活生生的人物、活生生的世界”是触动观众的最大原因。随着物质生活的变迁,观众已由“理想主义式欣赏”转变为“沉浸式欣赏”,塑造更加真实立体的人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早在拍摄《傻春》期间,刘家成就已经将京味儿浓郁的《情满四合院》建构起了最初的雏形。《正阳门下》的顺利播出,有力助推了他心中酝酿已久的这个计划。
但电视剧市场的行情迷雾重重,在网剧、IP剧、流量明星先行的资本市场的洪流中,《情满四合院》并不被看好。由于资金受阻,电视剧开机后一度面临停拍。危机之时,刘家成第一次担当起制片人,克服重重困难把这部戏组织了起来。“我是到处去拉投资啊,直到开机半个月后,另外一半资金才最终进入,保证了这部戏能够正常杀青。”他坦言,“真是凭着一腔热血和热情,才把这个戏给做下来了。”
为了还原真实,《情满四合院》剧组用1∶1的比例搭建出一座四进的四合院。而到了《芝麻胡同》,他亲自策划,参与所有主场景的搭建,整个芝麻胡同、酱菜厂、院子都采用实景。刘家成认定,“做制片人的我,跟做导演的我,往往要进行妥协,但钱是值得花在这上面的”。
精雕细琢,才能产出精品。刘家成在打造传统文化新面貌的道路上,步履不停。那么,下一部京味儿剧究竟要怎么拍?
2019年2月,刘家成入驻了年轻人的“精神家园”豆瓣网,他这样写道:
创作同类题材是有局限性的,这就像跳高,每一次起跳都会超越一个新的高度,但总有一个高度是你过不去的,难道非得把杆碰下来再收手吗?我在思考中挣扎。面对热心的、喜欢我的观众,我在寻找,只有出新才是创造的唯一出路。
……
艺无止境,京味儿文化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有新的创意、新的艺术表达,我就有创作的冲动。
作者:马捷
刘家成(1965年10月— ),男。制片人、导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铁齿铜牙纪晓岚》(1~3部)、《我的二哥二嫂》、《傻春》、《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芝麻胡同》、《向阳而生》、《石头开花之青山不负人》等,多次获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等奖项。被授予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十佳导演、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