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范宗钗:北京题材电视剧的叙事传统与审美建构
近期,北京市文联组织召开“新时代北京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与审美意象”研讨会,围绕新时代北京题材电视剧创作现状与未来发展,邀请文艺管理者、创作者、评论家共同探讨推动电视艺术创新发展的路径举措。“京艺苑”将陆续推出部分专家学者的评论文章,敬请关注。
北京题材电视剧的叙事传统与审美建构
文/范宗钗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大国首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北京题材电视剧在建构北京地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来,北京市文联不断加强党对文艺的领导,发挥组织优势、专业优势,在引导和推动北京文艺高质量发展上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市文联举办了很多有影响的学术研讨、推荐推优、剧本征集、品牌论坛、教育培训等活动,并创设多项精品资助扶持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北京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通过各方努力和多措并举,北京的电视剧创作生产保持全国领先态势,一批主题鲜明、制作精良的作品,如《觉醒年代》《香山叶正红》《我们的新时代》《理想之城》《冰雪之名》等,为“大戏看北京”的行业定位撑起一片天空。这些作品在呈现历史现实、反映时代精神的同时,也重塑着人们对京城大都市印象以及京派电视剧的认知观念,唤起评论界对新时代北京题材电视剧内涵和外延的重新思考,以及对与之紧密相关的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回顾和反思。
京味电视剧,根植于北京这片独特的文化土壤,以北京方言为话语基础,反映北京人的风俗习惯、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在艺术上形成相对稳定的审美基调。在电视剧发展史上,京味电视剧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早期的《四世同堂》《那五》《渴望》,到后来的《编辑部的故事》《小井胡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再到近年来的《全家福》《正阳门下》《正阳门下的小女人》《情满四合院》《芝麻胡同》《我们的新时代》《北京青年》等,都曾轰动一时或引发社会热议,构筑起中国电视剧大观园中的一方盛景。
京味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为观众所喜欢和肯定,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承载的北京文化特质。千年京都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北京文化的底色,这也造就了京味电视剧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家国意识,也促使艺术家更愿意选择中国经典文学中“家国一体”的叙事策略,在长时段、大跨度的历史变迁中讲述家族故事、开掘意义精神,实现以家喻国、家国同构的叙事目的。千年都城遗留和大国首都新造的大量带有城市风范的标志性建筑、纪念性建筑、观赏性建筑等景观,构成京味电视剧不可替代、历尽沧桑、令人向往的视觉景观。聚焦到具体的生活空间,则是四九城不同气派的各类四合院、大杂院以及部队大院,滋养出一大批磊落大方、恪守道义、仁厚善良的北京人物形象。特别是四合院这个注重血缘亲情、饱含人情冷暖的居住空间,很多京味电视剧都在其中展开。此外,北京方言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域文化符码,以其犀利幽默、彬彬有礼的特征,赋予京味电视剧灵活机智、雍容大气的审美特质。还有京剧、京韵大鼓等传统艺术深入京城寻常百姓家,使得这些传统元素不仅融入到京味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和风格营造,也融入到这些作品所塑造的人物精神血脉中。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北京的地域文化特征也在悄然改变。北京的城市意象不再仅仅是原来以皇城、王府、胡同、四合院以及天桥杂耍、茶馆梨园构成的符号系统。京味世相的流失,其他地域文化的流入,使得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逐步向新的、现代化都市转变。诸如《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爱情故事》《家的 N 次方》《手机》《婚姻保卫战》《北京青年》等电视剧,塑造了一大批新都市青年形象,折射出当代北京城市的种种变化,融入诸多新北京文化要素。
新北京题材电视剧中的北京意象,被国家大剧院、央视总部大楼、王府井、三里屯、世贸天阶、鸟巢、水立方等新地标建筑所取代,表意新北京光辉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京味电视剧创作的重心也转移到挖掘新北京城中那些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时代人物身上,以展现时代热点问题与新的北京精神。如《奋斗》所触及的北京房价问题,《嘿,老头!》中所揭示的养老问题,《北京爱情故事》中的情感困惑和物质考验,《我在他乡挺好的》中外乡人的辛苦奋斗、生存窘迫以及心灵迷惘,电视剧《北京青年》中四个北京青年离家出走的故事,表现了北京传统文化遭受现代文化的冲击,这些新问题和新表达都是以往京味电视剧所没有的。
与此同时,京味电视剧对家显国隐叙事传统和长时段叙事策略的强调、对传统家庭伦理精神的张扬,对城市地域意象和社会风俗人情画卷的特色描绘,以及对北京人特有的气质和性格的塑造,在如今的北京题材电视剧中有所淡化。某种程度上说,一些北京题材电视剧在展现新时代精神以及这种时代背景下个体的生存与个性张扬的同时,也在经历着一种去京味化的改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一些作品在与其他地域文化电视剧进行比较时缺乏足够的审美特质和文化标识;即便是对新时代北京精神的诠释,个别作品过多关注青春励志和情感抉择,在主题内涵上不够全面深刻。
相较而言,近年来的一些京味电视剧——《情满四合院》《芝麻胡同》《什刹海》《正阳门下的小女人》等,在继承经典京味电视剧的审美意象和叙事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开拓和创新。尽管这些作品没有跳出胡同四合院叙事的基本框架,但细究起来,《情满四合院》作为一部怀旧情绪浓烈的年代剧,以真实还原生活的质感、演员精湛的演技以及四合院空间约束下复杂人际关系处理、人性塑造及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折射,成为近年来四合院叙事的一部集大成之作;《芝麻胡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现代批判意识;《什刹海》找到京城美食的视角和切入点,展现老北京的当代风情画卷,让京味剧迎来新拐点;《正阳门下的小女人》从新时代女性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角度,为京派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当前,为了进一步推动北京题材电视剧创作高质量发展,我们仍需在找准自身文化功能定位和建构独特有内涵的审美标识上再下功夫。在新时代,北京题材电视剧一方面要突破胡同四合院叙事的约束,呈现崭新的城市意象、展现奋进的时代精神,表现新的复杂文化背景下北京人的情感心灵与集体心理,另一方面还需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耕北京地域文化特质,从经典京味题材电视剧中汲取艺术养分,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新时代需求的新路。
01 是处理好北京与中国及世界的关系,以北京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是中国的北京,也是世界的北京。今天的北京有“四个中心”的新定位,北京题材电视剧自然要围绕“四个中心”寻找题材,围绕服务中心大局确定主题。我们赞成北京题材的创作者写小人物、小故事,但一定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写小家要能看出大家,从北京要能看到中国。这就要求我们的电视艺术家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打开全景式视角,启发史诗性思考。以大国首都的故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电视剧《超越》《冰雪之名》等作品,以冬奥为主题,展现新时代北京年轻人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风采,可谓从北京看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品佳作。
02 是梳理好北京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精神价值的脉络,展现一脉相承、承中有变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质。
今天的北京站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交汇点上,沉甸甸的京都历史传统与鲜活的首都精神的交汇,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老一代和新一代北京人观念的碰撞,本地文化和外地文化的融通汇聚,这些都给新时代北京题材电视剧创作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创新表达的空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电视剧《觉醒年代》可谓阐释北京从千年帝都文化中心向近代中国革命文化主阵地转变的一部上乘之作。我们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要再接再厉,勇于回溯历史、精准把握时代,以现代意识和批判精神,深挖不同文化文明交汇塑造下的新时代北京人的特质内蕴,以丰盛、饱满、辉煌、阔达的审美意象,将深沉的历史脉动和蓬勃的时代活力统一起来,找到打开北京这座伟大城市的钥匙。
03 是要追求个体化叙事与群像网状叙事的统一,以增强电视剧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
新时代北京题材电视剧要将百姓故事和城市国家建设融合起来,要把写世道人心与描绘风情画卷融合起来。胡同四合院一家几户的平民故事固然可以折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而完成家国同构的叙事策略,但现代化都市发展的新现实却是人们从亲缘社会向圈层社会演变,使得新时代北京题材电视剧的触角必然伸向个人情感、精神向度和各行业领域的现代场域,从而表现更为广阔和纵深的历史进程。在叙事上,新时代北京题材电视剧要大胆突破传统叙事模式,找到新的叙事视角去观察地域风情,以新的文化意识来看待历史和心灵,以新的道德准则和伦理精神去替换旧的理念和价值,以新的阶层人物的塑造和描绘,勾连起科技文明和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以新的审美意象来诠释城市文化基因和内涵,从而书写出新时代北京文化的博大、包容、开放,写出大国首都的意蕴与风范。
(作者为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