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运河故事 抒发运河情怀——运河岸边•影视小屋”成果展示暨座谈活动
11月23日下午,由主办,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等承办,北京电视台协办,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共同支持的“讲好运河故事抒发运河情怀——运河岸边•影视小屋”系列活动之成果展示暨座谈活动在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实验剧场召开。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广播影视作品审查中心主任智黎明、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贾忠华、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电视台文艺中心副主任庄小红、北京朝阳传媒影视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任媛媛、著名编剧,儿童剧专家潘思齐、北京鲸鱼映像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席编剧方学芹、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博士生导师姜若瑜、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导演杨蕊、著名演员任青安、青年演员、歌手边嘉威,以及来自首批“北京视协青少年影视创作基地”的师生们、北京市各区的学校代表、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会员等出席了活动。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西鸥担任现场主持。
北京市协秘书长贾中华做项目实施情况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致欢迎辞
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西鸥主持活动
主持人请学生、教师、校领导上台访谈
主持人请专家领导上台访谈
向学校授予北京市协青少年影视创作基地“优秀组织单位”证书
向学生授予荣誉证书
海淀区实验二小校长致欢迎辞,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贾忠华介绍项目执行情况。该系列活动于今年6月19日在通州正式启动。此项目旨在扎根运河,用青年人的视角展现运河文化,通过建立“影视小屋”青少年影视创作实践基地,传承延续中华文明,用“影视小屋”创作实践的形式,讲好运河故事,抒发运河情怀,培养青少年影视创作人才。
该项目共分为:青少年影视创作基地授牌暨启动仪式、分类课程定向指导、运河流域实地考察拍摄实践活动、《国运之河》纪录片制作阶段、成果汇报展示、“青少年影视人才培养途径”座谈会、北京电视台跟踪报道七个阶段,从6月份启动开始到11月影片巡展,历时6个月。自今年6月启动至7月26日,来自三所北京视协青少年影视创作基地的24名参训学员参加了共16课时的分类课程定向授课。课程主要分为:导演理论课、导演实践课、编剧理论课、编剧实践课、摄像理论课、摄像实践课、后期理论课、后期实践课。在这些课程之外,还邀请了影视、历史、民俗、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专家为学生们授课。暑假期间,参训学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皇史宬及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活着的古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等地进行了学习采风,并开展了古运河流域实地考察拍摄实践活动。完成了实践拍摄活动后,这24名参训学员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纪录片的后期剪辑,创作完成了北京视协青少年影视创作基地第一部纪录片《国运之河》。在纪录片创作之余,学员们还分组进行实践拍摄,共拍摄制作了11部短片,成果斐然。
在现场专家学者、嘉宾和300余名师生的共同见证下,三所基地学校被授予北京视协青少年影视创作基地“优秀组织单位”奖牌,参训的24名学生被授予荣誉证书。
现场还播放了北京视协青少年影视创作基地第一部纪录片《国运之河》、学生作品的集锦、学生感言等多部影片,并邀请基地参训学员、老师、专家领导进行座谈,点评学生作品,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创作、如何在影视化课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影视人才的培养对影视行业有怎样的积极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与会专家学者都对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这一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予以充分肯定,北京视协将“影视”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在青少年“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通过“影视课程 创作实践”的形式,对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以及个性化等方面发展进行塑造,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既定目标。
活动现场
全体合影